- UID
- 946
- 斋米
-
- 斋豆
-
- 回帖
- 0
- 积分
- 42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0-4-2
- 最后登录
- 1970-1-1
|
本帖最后由 面包师 于 2010-4-2 15:02 编辑
% e. ~* `0 B8 H; x9 O
$ n3 |: ~2 x+ c: _, \2 Y2 P6 X有一种旅行,方法很简单,却可以改变人的一生。这种旅行,西方从16世纪末传承至今,中国却已失落数百年。那就是Grand Tour——壮游。培养独自“闯”的能力,才能开创个人甚至国家的竞争力。; ] ^8 a- m: w5 z' d6 i0 `( b( _9 v
- V( }- Z* u- O7 v0 ^# s2 t0 ~( I' [1 ^
人生一定要有一次“壮游” ^ s2 }6 m4 i+ B' B- e
& q* w) s7 t& O* ~& Q1 d1 O6 ^! ~- g: c0 X
〇陈雅玲$ y$ G( K# G) y3 g+ L2 P# b1 z
E+ Y1 \/ e/ M2 L; T' s: O( y9 H9 x4 y( I+ J* A2 Y) [* w6 n
壮游:深入自然、深入民间( `7 [8 Z' b. D- m4 I( Z# K J9 W
# ^+ y# s. n5 m$ [6 T
% W0 ]/ i4 \ i U @
其实,趁青年时云游四方自古有之。当时,有一个专有名词“壮游”。壮游,指的是胸怀壮志的游历,包括三个特点:旅游时间“长”、行程挑战性“高”、与人文社会互动“深”。特别是要经过规划,以高度的意志力彻底执行。壮游不是流浪,它怀抱壮志,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它与探险也不太相同,壮游者不局限于深入自然,更要深入民间,去体验世界之大。这个名词源自唐朝,那是一个壮游的时代。3 g' ?+ @8 k' e: u* e6 ~- p
高僧玄奘到天竺(印度)取经,就是古今中外最知名的壮游之一。诗圣杜甫也曾在苏州准备好船,差点东游到日本,他自传性的《壮游诗》就写道:东下姑苏台,已具浮海航。到今有遗恨,不得穷扶桑……也因为这首诗太有名,留下“壮游”一词。" m& O2 q5 M3 I: a! {
“中国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有很伟大的壮游文化,真是了不得!”年轻时代曾在欧洲壮游的艺术评论家蒋勋指出。
# E' F4 O; l9 [' `1 i. V$ @; g 但明朝以后,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导致中国国力日渐衰落。壮游也渐渐被人遗忘。
- e2 O: Z) _7 A* {1 c
+ o! r' U% _9 x( e' k+ g$ P% v8 j; i7 |% ~+ Q( H
壮游:欧洲精英的成年礼) u3 [4 D1 m/ t8 k/ u! G. G+ ^
6 y o3 a% ~( x4 g' W/ S1 i/ z" W2 x0 ~/ ^' ` P- ?7 |
巧的是,在欧洲也有一种旅行叫“Grand Tour”,恰好可以译成“壮游”。16世纪末,英国贵族子弟流行在学业结束后,与一位家庭教师或贴身男仆,渡过英吉利海峡,到巴黎、罗马、威尼斯、佛罗伦萨等欧陆城市进行壮游。除了探索文化的根源,这场旅行重要的吸引力在于——它是一场摆脱了父母束缚又兴味盎然的文化盛宴。到了19世纪,壮游已经变为欧洲精英的成年礼。针对这段壮游时光,出现了一个专有名词“The Gap Year”(空当年)。如今,壮游仍是西方国家,尤其是欧洲教育中重要的一环。据英国教育部的报告,英国目前有20万到25万介于16岁至25岁之间的年轻人,正处于“空当年”当中。8 `3 D; b, h- V G( I) G, f
$ h' R) {4 b x, M
' U2 G5 u( d% Z* [9 B4 j8 I壮游:找到人生的方向
( ?: f9 M2 ~: j9 k4 t, m7 ]/ s; i- L% u1 g. g; w r: u8 R! V
0 J! e+ O( A5 r7 P7 x- `, w* k, Y% y 英国教育部的报告认为:“空当年”可增加外语能力,提升个人竞争力,包括独立精神、人际关系、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约束力和沟通能力。更重要的是,许多人因此找到人生的方向,那是完成自我的最大动能。- A* E* |# P- W
切·格瓦拉是推翻古巴亲美独裁政权的革命家。他要不是在医学院四年级时,和一位学长骑着重机车,展开了为期9个月、穿越5个国家的万里壮游,日后可能只是一个历史上默默无闻的医生。# X+ E* N& j+ l) \
历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史记》,也是在司马迁壮游后完成的。司马迁20岁那年,其父太史公司马谈给他一辆马车,指导他有目的、有计划地到广阔的社会中实地考察,接触壮丽河山和四方之民的生活习俗,并搜求历史传说与各种史料。司马迁圆满完成了这次学术旅行,“读无字之书,禀山川豪气”,最后终于“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4 [! \3 `) C+ d6 f% q3 v9 K W9 w 环游半个地球之后,在中国呆过多年,完成旅游文学著作《甲骨文》的作者美国人何伟认为,若是有更多美国人曾在世界各地壮游,“了解那地方的历史、文化,那么今天就不会发动攻打伊拉克的战争。”他指出,有壮游传统的欧洲,比美国更接受联合国这种国际组织,也更有世界和平的共识。
0 V# V4 N: S$ e/ O( F 确实,每个人一生中,都值得进行一次壮游,不管你有没有钱。引用电影明星约翰·巴里莫尔的话:“人不会老去,直到,悔恨取代了梦想。”该用这句话,鼓励自己,去壮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