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5492
- 斋米
-
- 斋豆
-
- 回帖
- 0
- 积分
- 9737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0-10-15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发表于 2011-4-5 20:41:29
|
显示全部楼层
yl_rong 发表于 2011-4-5 09:42
7 x+ Y5 l7 K+ o你们两个都跟风呢 我上面接了这一句 该下句了 / e# R- p( q+ B/ [5 d+ I! P
<31>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 e, s" d2 }2 N$ j4 p1 C
唐代诗人 杜牧6 e: g) e* c* @* _4 r' J) U' g
) _4 q* @& V' ^& c9 ], @这首诗描写清明时节的天气特征,抒发了孤身行路之人的情绪和希望。
) P! K% h6 p) h2 [" w; i
! `: A- v- j& ]( w- N清明时节,天气多变,有时春光明媚,花红柳绿,有时却细雨纷纷,绵绵不绝。首句“清明时节雨纷纷”写出了“泼火 雨”的特征(清明前两天是寒日节,旧俗要禁火三天,这时候下雨称为“泼火雨”)。次句“路上行人欲断魂”写行路人的心境。“断魂”,指内心十分凄迷哀伤而 并不外露的感情。这位行人为何“欲断魂”呢?因为清明在我国古代是个大节日,照例该家人团聚,一起上坟祭扫,或踏青游春。现在这位行人孤身一人,在陌生的 地方赶路,心里的滋味已不好受,偏偏又淋了雨,衣衫全被打湿,心境就更加凄迷纷乱了。 如何排遣愁绪呢?行人自然想:最好在附近找个酒家,一来歇歇脚,避避雨;二来饮点酒,解解寒;更主要的可借酒驱散心中的愁绪。于是他问路了:“借问酒 家何处有?”问谁,没有点明。末句“牧童遥指杏花村”中的“牧童”二字,既是本句的主语,又补充说明上句问的对象。牧童的回答以行动代替语言,行人顺着他 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在一片红杏盛开的树梢,隐隐约约露出了一个酒望子(古代酒店的标帜)。诗到这里戛然而止,至于行人如何闻讯而喜,兴奋地赶上前去,找 到酒店饮上几杯,获得了避雨、解寒、消愁的满足等等,都留待读者去想象。 由于这首诗的广泛流传,“杏花村”三字在后世便成了酒家的雅号。- O/ L8 ?' Z- Q, _
. b: |9 o- k$ G; k
好吧,我度娘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