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8428
- 斋米
-
- 斋豆
-
- 回帖
- 0
- 积分
- 1142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1-8-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4、我们该如何选择学校、专业和专业方向?
- E0 F' w- ^4 R; Z& Z1 _ 对于笔者本人来说,院校和专业在考研的过程中更换了好多次,对于我周围的同学有少部分是从一开始就决定了自己的学校和专业,在最终确定的时候也依然报考了自己最初的选择,其余的大部分同学在考研过程中都更换过自己的学校和专业。
+ G! l" x' x3 w; G 首先,前一届学长考取的院校专业对下一届学弟院校专业的选择有绝对的引导作用,你们想想,自己周围有多少是因为有自己的某个师兄师姐考取了某个院校,自己才选择了这个院校呢?我考研时候的感觉就好像我们只能选择师兄师姐考过的院校一样,其他院校根本没人染指,比如湖南大学和华南理工的结构根本没人考,这样下来有什么结果呢?好的方面:自己考研的过程中不必再联系陌生的师兄师姐,而且资料不用买,专业课有师兄师姐在那指导,也可以弄到所谓的内部资料;不好的方面:把自己的选择面缩小很多,贪图开始的方便很有可能错过自己最适合的院校,耽误自己未来的发展。这样说起来也许很抽象,做个比喻大家可能就明白了:纵观一个人的一生,小时候受罪,长大了就懂事、享福;小时候享福,大了可能就受罪,这个不深说,我不想和大家过多讨论当前社会的表象……小时候受罪就是前面说的考研初期自己了解院校、选择专业、自己联系那个院校素昧平生的师兄师姐,这个过程也许很艰难,但是你长大以后也就是研究生毕业参加工作以后可能会发现,你考研前期也就是小时候的努力不会白费的;如果小时候,也就是考研初期为了省事直接去选择自己师兄师姐选择过的院校,你可能会错过一个更适合你的院校,以至于耽误了自己成年后也就是参加工作以后的发展,所以希望大家在选择院校前多比较,多选择,如果最后觉得师兄师姐已经考过的院校确实很适合自己,那当然皆大欢喜,即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有帮助,又有本校的师兄师姐在那,那就很好了。
/ p1 ~, f/ h! c2 N 学校具有很大的区域影响力,如果你毕业以后想回自己的家乡周边工作,建议首选自己家乡周围的自己专业的专业性很强的院校,因为这样的学校性价比很高,录取分数较低且业内影响力很大,举个例子:如果一个考生是河北的,交通运输专业的学生,他毕业后想回离父母不远的地方工作,经过选择,他把院校锁定在了清华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经过比对:清华大学不用说了,那是国内一流的高校,国内一流的牌子在那搁着呢,有国内一流的校园环境,而且里面有国内一流的教学资源和硬件设施,而北京交通大学,比起清华名气就差多了,而且学校比清华穷很多,教学资源和硬件设施都比清华落后,他们唯一有的是历史和实力,历史的作用是什么?历史的作用就是北交60、70、80或90年代毕业的校友几乎已经遍及了国内交通运输业的高层,你毕业的时候他们肯定要来他们的母校招人,而到了单位提拔起来的话,也肯定先选择优秀并且是校友的选手提拔,这就是历史的作用之一,至于实力的作用,比如说北京交通大学有交通运输专业的大师,而清华大学因为本专业实力不强,所以就仅有一些专家,大师有的是真材实料,这种真材实料是经过日积月累的积淀砺炼而成,而不是由大量的金钱和功利心催生速成的,在大师那里可以学到如何做一个具有专业性知识的“人”,这就是实力的作用之一。当然,清华是一个大师云集的地方,我这里单指交通运输专业。从这两方面来讲两者可以持平,但是别忘了,相对低调的北交交运的分数比清华要低,而且专业课简单,分数高,所以论起性价比,北交要略胜一筹,所以我建议想离家近一些的考生在选择院校的时候应首选自己家乡周围的自己专业的专业性很强的院校,同理,不一定回家的考生则推荐首选国内性价比最高的院校专业,这类院校最大的特点是整体实力不在最强的那个档次,但是本专业排名在国内名列前茅,比如河海大学的岩土工程,中国地质大学的地质工程、资源勘探等等都是性价比很高的专业,在考研之前应多联系一些所选院校的师兄师姐,多多了解深度的信息,至于如何联系师兄师姐,我们将在下面的文字中谈到。
4 R( R1 I: h' l+ x2 s) d2 X4 {8 R) } 还有一些考生是因为某些原因而必须去某个大学,比如我有一个同学的女朋友在中国农业大学,他是车辆工程的,所以他就认准了中国农业大学的车辆工程,或者有些同学有那种名校情节,他想考土木工程,那他就可以去考吉林大学、四川大学、华中科技,甚至是北大这种土木超级差的名校……那这种考生在院校选择的时候就比较简单了,但我认为考研这种关乎前程的大事还是多考虑一些因素,这种因为单一原因选择院校可能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可能给自己以后的生活带来很多困难,另外,中国的大学基本上都差不多,北大的学生也打dota,不要以为名校的学生就多么神圣,而且考上名校带给你的最多只有几个月的新鲜感,之后而来的便是抱怨与后悔了。但是我不认为这种选择依据有什么不好的,这就像很多人都想买iphone一样,是人自我需求的一部分,人生本身就是一个自我实现的过程,做自己想做的就行了,如果你的选择真的是错的,看了这篇文章你也没改,那么迟早会有那么一种经历让你改变那种错误的观点,如果那种经历一直都没有出现,那就说明这种单一目标很适合你的性格,那么这种名校情节等等对你来说就是最好的选择依据。. O$ q% O) [8 i# k$ t; H4 V) A+ N6 c/ |
对于专业的选择,大多数人都是选择继续自己的本专业来深造,而对于跨专业的考生,你们要把目光放长远,你们的问题不仅仅在于考研时专业课的差异和复试专业知识提问部分,假如考上了,以后还会面临专业基础知识不足,专业思维偏差太远和就业歧视等等诸多问题,最好是在考研之前确认自己已经做好了准备迎接挑战,这样才不至于做出那种把自己往火坑里推的举动。# G1 @% h0 [" A1 B$ O+ n- v6 c
专业研究方向的选择是考生理解中最大的一个误区,其实报名时专业方向的选择根本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界限分明,因为在你选择导师之后,基本是导师做什么你的专业方向就是什么,而导师未来接什么新的项目导师都不知道,更甭说我们考生了,所以专业方向的选择你看着哪个顺眼就选哪个就可以。当然我说的这个不可能适应所有的院校,但是绝对适应大多数院校,如果你报考的学校是一个特殊的例子,那肯定可以从论坛或者师兄师姐那里得到相关的消息,所以大家也不必担心,沿着你考研的道路前进,到时自然可以得到这方面的信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