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9034
- 斋米
-
- 斋豆
-
- 回帖
- 0
- 积分
- 509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1-3-3
- 最后登录
- 1970-1-1
|
5 a# x2 z- c! }3 B' W+ F7 }( F
这35个应急避难场点位分布在10个区(县),包括广场、公园、绿地、学校等% Y+ T; v# s+ M2 D! ~* P
/ K# [, v, ~) a 北有沙河公园、南有高新体育公园、东有新华公园、西有浣花溪公园……昨日,华西都市报记者从成都市民政局获悉,成都35个应急避难场所将于3月底开建。这35个点位分布在10个区(县),包括广场、公园、绿地、学校等,斥资约1.6亿元,预计将于9月完工。( k% ?9 K/ B0 z0 |4 A
H4 ?, A" L- P5 ]# k 点位广泛可容纳110万人0 d \6 D3 r7 ~. M0 e# {
0 E1 m( z) s. g6 e5 Z- M, b6 J4 X
“早在‘5·12’汶川(微博)大地震前,成都市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时,就制订了2008年-2020年中心城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成都市民政局救灾处处长刘昌明说,“5·12”大地震后,对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是灾后重建工作中的一个重点,成都市政府很重视,划拨了约1.6亿元资金用于此项建设,这批应急避难场所覆盖了青羊区等10个区(县)。当有灾情发生时,可容纳约110万人应急避难。" {7 j' u5 }" e9 y& ]# ~. r
* y3 Q. Z5 ^# h! j2 {
“通过科研、设计、评审,在这些选址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应急避险设备,提高了防灾、减灾、应急避险的能力,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受灾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这是‘5·12’大地震后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内容。”刘昌明说。
+ R0 i( h9 n9 J4 ^* O- u1 w) B) R. z
设计科学预计9月底完工: E; ]" `2 V5 {& O' E+ c5 d' S
8 E2 I. ?& r2 e* p6 E
“施工图设计已基本完成,再过几天就可以动工了。”刘昌明翻开应急避难场所施工图说。华西都市报记者看到,在原有公园、体育场的基础上,标注了类似“应急入口”“应急仓储区”“应急篷宿区”“应急停机坪”等区域。 F m. O& q; A$ ?
, h! ]5 |( A$ {2 @ 以新都体育中心为例,施工图上就用不同颜色划分为“应急停车场”“应急医疗中心”“应急指挥中心”“垃圾集中处理区”等,甚至连灾情发生时有可能出现的建筑倒塌区都有所标示。据介绍,在每个不同区域,都会设置相应的应急标志,引导群众在灾情发生时正确地使用。0 E* ^% v0 `$ `6 N; z1 F
% d8 a @: F1 S3 a 这批应急避难场所主要依托广场、公园、绿地、体育场等适合应急避难的社会服务设施,配置必要设施,主要分为:应急篷宿区设施、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设施、应急供水设施、应急供电照明设施、应急排污系统、应急厕所、应急通道、应急标志、应急广播。
. _1 ~+ c- D; Q- g
3 X) f) X$ T6 r* u" j 刘昌明表示,本批35处的施工建设预计在今年9月底就可基本完成。$ \4 F% s: w# `. |! A# 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