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864
- 斋米
-
- 斋豆
-
- 回帖
- 0
- 积分
- 62579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0-3-29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南开读书时的周恩来 周恩来和张若名的友谊是在天津南开学校开始的。 % A5 x$ l9 V+ E6 A* V
张若名,与邓颖超同为第10级学员。她家境好,人特别聪明,性情刚烈,心高气盛,在校期间的成绩据说是从没得过第二,人又长得漂亮!
+ E" o2 d3 |8 S4 u3 e1 `0 V% w* y 1919年“五四”运动中,她与郭隆真、邓颖超等发起组织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9月,她与周恩来、郭隆真、刘清扬等人创建革命团体——《觉悟社》。1920年初,抵制日货活动中,周恩来做总指挥,和郭隆真、张若名、于方舟带领数千名民众到直隶省公署请愿。4人当场被捕,张若名与周恩来一同坐牢。 , a( ^" r ?8 v1 c8 d8 z
周恩来和张若名惺惺相惜,才气本身都是不同凡响,相貌又是难得人中龙凤。
$ S- Z0 B2 O8 n, L F1 `风华正茂的张若名 邓颖超后来对侄女周秉德说:“那时觉悟社的人都说,如果周恩来放弃独身主义,和张若名就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 S4 v" U3 Q' g) n6 l5 F5 O 1955年,周恩来对这段雾水情缘,毫不掩饰。在晚辈好奇的追问下,当着邓颖超的面,含蓄而概括地说:“开始两人的确不错。”邓颖超在旁边望着早年的恋人,永远看不够的丈夫,堂堂的共和国总理,任其表白,笑不启齿。 3 p8 _2 L& A g9 i
周恩来留学法国 周恩来、郭隆真、张若名出狱后,觉悟社考虑到被捕社员的安全,一致主张他们4人赴法求学。
5 c( V" Y" @. o' H 1920年11月7日周恩来乘法国轮船波尔多号离上海赴法。这一年周恩来22岁。1921年春,经张申府、刘清扬介绍,周恩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参加《中国共产党旅法小组》(后发展为《旅欧支部》),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人之一。
9 S' c( u' b. V/ x 1921年,周恩来先在巴黎郊区的阿利昂法语学校补习法文。不久,转到法国中部的布卢瓦城-BLOIS继续学习法语,晚上常常通宵达旦地给天津《益世报》撰写旅欧通讯。
2 g2 ^0 l. h: h- E# W 此时周恩来正热恋着如花似月、整日笑语盈盈的张若名。 % Q @3 e; W& m# h
刚到法国时,郭隆真和张若名在巴黎的云母片厂一面做工,一面学习。郭隆真比张若名大8岁,总像大姐似地照顾张若名。
8 c5 l: [- b a 1922年,她俩一起加入赵世炎、周恩来、李富春组织的“中国少年共产党”。在少共组织内,张若名化名“一蜂”。 ' q- W+ R, B3 c4 U+ e9 C3 \
张若名能够顺畅阅读、翻译马克思主义的法文原著,在少共组织的共产主义研究会中,常常由她主讲。在周恩来的建议下,她又把讲稿整理成文章,写下了学习心得和宣传提纲,如《帝国主义浅说》《剩余价值》《阶级斗争》等在法国《赤光》杂志上发表。
E+ Q3 E/ F4 g. c 同时,她还经常为中国国内的《晨报》《妇女日报》等报刊撰写法国通信。
: {1 c! N) R' F$ b9 ]9 M5 b 另外,也因她的法语口语比较流畅,又是女子,身份隐蔽,在组织内还担负一项特别任务,即和法共保持秘密联络。
1 Y. n* q* R7 I1 b4 T8 H1923年张若茗在法国里昂大学 初恋总是特别美好的
* K5 ^! v( q& u0 E. U 初恋总是特别美好的!1922年应是周恩来与张若名感情最融洽的一年。 ; [; @( b# K0 u0 u+ |5 K& p- P$ q+ F
不过,周恩来有周恩来惮惧的人,这个人就是蔡和森——毛泽东最早的引路人,周恩来兄长级的良师益友!蔡和森是湖南人,曾与毛泽东在长沙发起成立新民学会,最早提出暴力革命主张,思想和行动极为左倾和激进。
+ ~" V' i# I) Z8 N8 F 蔡和森绝对是个怪杰,一到法国,就不想进工厂也不肯随班学法文,除开会外整日抱着法华新字典找僻静处看书。 4 A. g5 n( q; m2 c: J; O
他囚首垢面高谈马克思主义,开口闭口就是无产阶级专政,把所译的错误百出的《国家与革命》逐段传给别人看。他看到周恩来工作缓慢了,学习松懈了,立即脾气上来,向周恩来发出警告:“你不该沉湎于美色,一位真正的革命者,他的双眼应该一直盯在受压迫、被剥削的工人身上。” - H, T I6 [5 r5 N1 j
胸有大志的周恩来,被这老兄的“当头一棒”猛然喝醒,深悔沉湎其中,几不可自拔,他没忘记要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 . R u: m9 K" d* J" M
张若名因组织活动,受到了法国秘密警察的追查询问,险些被当局驱逐出境。1924年,周恩来也不再担任少共书记,新任书记作风专横跋扈,刚烈正直的张若名对此极为愤慨和不满。
5 L+ M( F- y; a7 m" j5 w4 { 关于这段历史周恩来评论说:
. d! B" Z9 U5 x8 E6 E: J0 Y “张若名因为出身问题,在党内受到审查。又因参加政治活动,遭到法国警察几次跟踪盘问。她感到委屈和不满,决定退出党组织,留在法国专心读书。 " J4 w+ s, J" d& @4 {$ D
“我是认定马克思主义不变的,我的终生伴侣,必须是志同道合,经得起艰难险阻的战友。于是我主动与张若名说清楚,开始与邓颖超通信,还向她求婚。” ; W+ u# `9 R6 t! P
1923年春天,周恩来和邓颖超确定了爱情关系。 , q( x) T/ b# v8 ]* E
张若名搬进了距离里昂大学较近的一所天主教女子中学公寓,这里的租金相对便宜,又供应伙食。 9 j, L6 n- H$ A5 z: p2 z
她像一名圣徒修女一样,在这个“保护圈”公寓住了将近3年。几乎没和一个中国人见面,几乎没说一句中国话!这种“修女”式生活,也使她摆脱了法国秘密警察的追踪。 & S' b5 Q c6 w8 L
1927年10月,张若名以3门专科合格的优秀成绩,顺利地踏入著名的里昂中法大学校门,在这里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张若名同杨堃同在一所大学,同在攻读文科博士学位,关系自然比以往更密切了。 5 ]* @5 M8 x M( X Z+ O2 S
里昂咖啡馆
, d. ~3 \. j0 @8 ?- s4 d* H, F2 j. O+ w 这一晃就是6年。1930年春天一个夜晚,天已经黑了,张若名仍在宿舍里埋头读书。 : v4 l/ D# ~' ~7 o+ P
突然,她听到楼下有一个微弱而清晰的声音在喊:“张若名,张若名!”她下楼去看见一个男青年,穿着一套笔挺的白色西装,头戴白色“法国盔”。那人顺手摘下黑墨镜,张若名大吃一惊,这不是周恩来吗?
! |5 G3 \4 E# H3 [0 R% [) ^ 周恩来小声说他的行动十分秘密,二人悄悄离开中法大学,向附近的村镇走了一段路,然后进了一家小咖啡馆。
) G! t* Z2 w9 D2 t/ c% w6 k3 I 周恩来告诉她,自己去莫斯科参加会议,途经里昂、马赛从海路回中国途中专程来见她的。并告诉她已于1925年和邓颖超在广州结婚,小超向若名姐问好。 : a1 X* @5 G. A3 Z/ D/ n9 X
周恩来最后他深情地对张若名说:“这次分手,不知什么时候能再相见,也许个人牺牲了,看不到革命胜利,但即便如此也在所不惜。” @8 V* S9 \3 C6 Y
张若名望着这位自己唯一钦佩、爱慕的恋人,听了这些话,泪眼迷朦、不能自己! & Z% b- p4 T+ T5 B* A7 E) a6 t! Y4 O
人面桃花,不是当年了!
0 Z. N; f3 v+ g& P 25年后周恩来向侄女解释自己的感情:“你知道世上男人与女人的关系,除了恋人,还有友情,不能当妻子,却能继续成为朋友嘛!?就说张若名,我们在天津是一块坐过半年牢的,我了解她的人品。她自己放弃对革命的追求,但不等于她就一定站在敌人一边,出卖我们。我们还可以是朋友嘛。” + B2 L3 c% P9 p- t8 R& i- r
1930年春,杨堃与家中的妻子离婚。杨堃的坦诚和衷情深深打动了张若名,她终于决定与杨堃结婚。
4 k. o5 d8 O2 y+ H 蜜月度假返回里昂后,张若名便专心投入博士论文《纪德的态度》最后的写作。
0 y% m, O( V. h* c; N$ o 张若名以优异成绩取得了文科博士学位。当时与她先后去法国勤工俭学的女学生约有40余人,而能够获取博士学位的唯有她一位。她成为中国第一个留法女博士。 % Y0 g2 r7 |/ g& f3 o9 r
周恩来和邓颖超结婚20周年 昆明最后一次握手 " ]# _$ h+ {1 J% _0 j B; p0 V
1931年元旦刚过,杨堃张若名夫妇便回到了古都北平。 ' k8 q- c' j% B& Y- U
1948年春,受到了云南大学校长熊庆来先生的邀请,杨堃、张若名举家南迁,搬进了云南大学条件最好的教授住宅小楼,担任中文系的教授,讲授文艺理论和世界文学史。
) c& Z# u9 f; q8 [% e; n' k# r4 H 昆明解放后,张若名加入了中国民主同盟,并于1950年开始,重新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
3 \& ^- q3 N8 a, x0 ] 1955年春,对于杨堃和张若名夫妇来说,显得格外温馨暖人。他们与30多年前曾一起留法共勤工俭学的战友,今日的国家总理周恩来、外长陈毅有过一次愉快的会面。 ; A5 d+ {, w0 g/ f& x1 h
谈话持续了5个小时,此后大家又一同共进午餐。
, ]3 _' P- [9 \( M8 y1 ^; H3 a& F 这是周恩来张若名的最后一次见面。
+ x* S. {( j& q9 ] 回到北京后,邓颖超问了许多张若名的情形,周恩来一一详答,两人对若名的命运不胜欹嘘。
7 J& b# b! e8 R: M! ?) m1 x/ B 1958年6月18日上午,系里开反右批判会,要她承认诸多罪名。张若名倍感羞辱,当得知下午批判还要继续“加温”时,她选择了投水自尽。 3 Z& ` L2 \$ |: m
当时杨堃正在北京参加一个学术讨论会议,会没开完,就接到云南大学拍来的一份电报,说张若名病重,速赶回。当杨堃急匆匆返回云大,见到的只有张若名的骨灰盒。
J+ `$ Y$ p; q 一对相濡以沫28载的夫妻就这样生离死别了。 * A: T- n; S' A0 O
尾声
. n# g( t8 _9 p0 ^4 e5 g0 k 当周恩来了解到张若名的屈死时,他愤怒了。
6 P5 ]1 u2 S- ~0 ~" T 在周恩来邓颖超的过问下,中共云大党委才对张若名的错误批判进行了甄别,向家属赔礼道歉。
, Y1 ~( m3 z$ m, A' L- `1 R 1966年,“十年浩劫”开始,杨堃挨斗、挨打,几乎丧生。家被抄4次,直到1978年,经胡耀邦亲自批准,杨堃才调入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民族学室任研究员。
% a. G0 L" n& r% i7 q% D% h+ E$ K, n" P
8 w( X) k) o$ c2 C4 p9 q8 l+ }( K8 m, i4 X
; `6 C' r( w* L) Y- p3 c; w% D7 K
" p3 |& a; G8 _1 n& M3 c# P! G2 n
0 Y, t2 S9 w# `: C% 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