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2667
- 斋米
-
- 斋豆
-
- 回帖
- 0
- 积分
- 12630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0-5-30
- 最后登录
- 1970-1-1
|
梦回红楼
/ x+ B* | U8 m 水流花谢两无情……
2 k: ^; X; G& i$ w4 n6 \, ~% U1 g3 @2 H 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
* F+ _8 y$ W" [5 O: k9 d; ^. h 不读三国,只看红楼。不需要研究红学,却早已知晓“开谈不说红楼,纵读诗书亦枉然。”红楼里,性格景物的描写超越了一般古典文学作品。“凤尾森森,龙吟细细”“湘帘垂地,悄无人声”。将黛玉的性格景物化;“烟霞闲骨骼,泉石野生涯”——《烟雨图》中颜鲁公的墨迹泼出了探春的才艺和情趣;《海棠春随图》以及“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袭人是酒香”,绘出了秦可卿的风流……红楼里,描写人物的诗赋歌辞,以及近乎剖析心里的描写。种种类型的梦境,皆成为我翻开红楼欲罢不能的理由。没有缘由的喜欢的情愫,说不清道不明的至死不渝,蜇伏在心底的似乎是与生俱来的挚爱。. ^7 U" R- }( D# I+ d! j1 g4 g
“人生最难解之问题有二。曰死,曰爱。”轻轻地翻开了那本仿古版的《石头记》,记不得是第几次。! s" h7 I6 |- p- ^( V5 _0 }; k; ?% ^
掩盖冥想,思绪飞扬。其曰死乎?其曰爱邪?
4 n8 [8 `- I( B* K9 s3 ~8 M ——引子
, B+ u& }! M8 [. K9 ]+ t 冷天葬花魂% [4 H8 u- I, s+ V( L
曹公描写黛玉之精髓,“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时光是最奢侈的烟火,燃尽了她的生命,他的才气,她的颓败之风,她的忧,她的泪,她的怨。一颗还泪的绛珠,含泪默叹“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空拢空月痕”。金陵十二钗,她却不是最显眼的那一个。而她,海棠社里德潇湘妃子,信手拈来的《葬花辞》却成了红楼的亮点。“花谢花开花满天,红绡香断有谁怜……明媚鲜妍能几十,一朝漂泊难寻觅……试看春残花渐落,花落人亡两不知”柔若无骨的词风,却涵盖了愤怒的斥责绝望的斥责。《秋窗风雨夕》一声叹息!一场迅速的秋雨,使她曾今美好的梦被彻底打碎。十五个“秋”字触目惊心,字里行间充斥着颓败肃杀!零落浓极!悲音成风!
2 _" C' c' |" U$ @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魇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无风。心比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W8 i' B( y- r$ J. E
黛玉,她的诗词和她的命运有着根深蒂固的联系。他以诗词倾斜着情感的激流。人诗合——他对死亡有着异样的审美。诗中的意象总是走向既定的死亡——而诗词本身,恰恰是印证了她没有悲剧的泪尽而亡。$ h7 D2 n# S. Y4 \
她的一生,是一首醉生梦死的歌。时间磨去了她的一切包括爱情。在一场闹剧中,她顾影自怜。纵使彼岸有大片大片鲜红的绝望,也唤不起她前身的记忆。人生仇恨何能免?一场早已规划好的悲剧终究无力回天。此中日夕,以泪洗面。数点雨声风约佳,朦胧淡月云来去。这么一个深不见底的昏暗的大观园里,黛玉只能用强装出来的清高来掩盖她的无助,她的无依无靠。她别无选择。
* f* {, X4 a& `( D) K 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
3 r1 O' U; d7 B 行云流水一孤僧,世情薄,人情恶。回首,身在沼泽,心在沼泽。9 S1 {/ H' {. X ~% x9 b P# K. |0 u
“尘归尘,土归土,该去的不该留”古埃及用来使灵魂安息的咒语,用在宝玉身上却是另一翻情趣。
3 h+ q$ C1 H) P 他对美好又深沉的爱恋和执着的追求,却偏偏见证了许多美好的伤逝。岁不及黛玉的烟花祭一般的凄美,确是另一种风情万种。, b& n, ^" ?* B9 c9 `
从湘云大啖鹿肉的豪爽到她“湘江水逝楚云飞”,从“妙玉被访乞白雪”的脱俗到“可怜金玉质,终陷泥潭中”,从谈笑撕扇悦晴雯到“雯月难缝,彩云易散”,从于痴颦儿的心灵相通到如今她泪尽而逝。如此剧烈迅猛的感情破灭,吞噬着有“情极之毒”的宝玉。心灵的阴影将他心底反存的温暖戳骨扬灰。宝玉的心死了,哀大,莫过于心死。他留下的不过是一副早已逝了魂魄的干瘪的躯壳罢了……6 q! t: E c; @! K) B2 m& A" r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绕堤柳借三高绿,隔岸花分一脉香”到“吟成豆蔻才犹艳,睡足余靡梦也香”,宝玉几乎江郎才尽。他才气不佳,不过是一个鄙视科举的顽童罢了。一句“你证我证,心证意证,是无有证,斯可云证,无可云证,是立足境”。看似不知所云,却浅蜇了他的才情。
3 [! i4 E& P$ N& w2 { 情,是盅,是折磨他一世的魇。一个情痴在坎坷的情场中颠簸着。因“情”开悟的“混世魔王”出演了一场色即是空的佛家教义众人皆知 。" ?4 |6 c9 s% S$ w& ^/ B
然而,他却时时处处用情与女孩,怎肯轻易弃情而不顾。可见,他终还是逃不了“行云流水一股孤僧”的命运。
4 Q+ ?- ^7 X+ F9 ~ 木石前缘# ~( E7 z5 ^9 O( c8 F
倾国倾城的容颜 ,容颜成了永远。
7 x1 D2 d6 O8 w9 m* y “轻狂柳絮随风舞”宝玉的轻狂已尽,只剩下一颗系于黛玉身上的心。木石前缘是一种超脱尘世的精神之恋,一种灵魂的认同过程。然而这段情确是一种奇特的连续不断的矛盾中痛苦发展,在有形无形的压力下形成的畸恋。这一段绝望的爱情,双方都倾注了全部的爱与心血,发展愈深,痛苦愈深。他们的存在,就是为了见证这场合着血与泪的爱与情殇。3 }6 c) G# @" D; p
宝黛之间的爱情是互相引为知己。黛玉唯一担心的是所谓的“金玉 ”之论和自己的病,而她预感到这种纯真的爱情是不可能有幸福的结局,只能归之于自己的“薄命”。“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更向谁?”“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啧也无!”好一段悲剧的爱情倾诉。泪后面之悲剧性的爱。而黛玉即为爱情的泪水化身。
" g8 k/ u( w! n/ b$ I“……宝姐姐和你好你怎样?宝姐姐不和你好你怎样?吧姐姐前儿和你好,后面不和你好你怎样?你何她好她偏不和你好你怎样?你不和她好她偏和你好你怎样?”
) C3 h3 R& b0 m7 ^6 D/ l/ K ——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其中以瓢饮& y0 |- r6 }7 n: a0 t- E) I3 R
——瓢之漂水奈何?" l8 d9 ]' t* x+ x
——非瓢漂水,水自漂。瓢自漂耳!$ w) @7 V% X& S5 X" W
——水止珠沉,奈何?3 |+ f( P2 F0 d
——禅心已作活泥絮,莫向春风舞鹧鸪
/ f+ Z$ d: [& g ——禅门第一诫是不打诳语, v0 J9 L# p3 ~$ A. H* q, x: M
——有如三宝
. F' z$ m/ d8 v7 ^( h; R' y7 K 一方是痴情的挥问, A5 k& X9 Y, {* z
一方是坚定的回答. u( m, ~7 E: w1 o! ~7 v
心领神会,不落言诠。是二者爱情的探视和盟誓。宗教色彩很强的对话,又是关于爱情的理性探讨。精彩的对话,字字谈禅,句句言情。! J( [( ?9 i3 i7 ~+ T' W {
“诉肺腑”是宝玉唯一的一次正面而直接的向黛玉诉心迹。但这仅有的一次袒露却几乎什么也 没未说“你放心”是宝玉能够给予黛玉的最高的承诺,也是一句无奈的空话。除了让黛玉对自己放心,他还能给黛玉什么呢?( l5 k6 d( s; v0 E3 w
黛玉之为情而活,情不可待。更彻底绝望。所以,她选择了走向死亡。3 ^$ H1 f/ d/ }0 G
然而黛玉之死给宝玉的打击是致命的。宝玉把黛玉视为生命,黛玉去了,心便去了。这世上再没什么值得他留恋。情不情。顿悟之后入了佛门。; F7 i% D W! c# H( U. u; }: k
行人莫听宫前流水
4 C7 e: ~6 D% H; I$ f5 U% X 流尽年华是此生 q0 j) s3 O. ^0 i, }" z
梦回红楼,欲罢不能。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