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864
- 斋米
-
- 斋豆
-
- 回帖
- 0
- 积分
- 62579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0-3-29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相信在大城市生活的各位经常会有这样的经历:城市笼罩在灰雾之中,鼻子灵敏的朋友已经咳个不停,但官方宣称空气污染指数仍然停留在“良好”级别。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未必是因为有关部门有意“修改”了数据,但却主要是因为他们尚未将非常重要的一种污染物——细颗粒物、或称可入肺污染物及PM2.5——纳入监测体系造成的。细颗粒物(PM2.5)是一种对环境和健康有严重影响的物质,而我国是世界上细颗粒物污染最严重的国家。网易探索频道对这个问题有一篇写的简明扼要的导读:《“空气污染指数”为何不准》。) d5 G' s& `' c9 z# `+ b
为了让大家对空气污染程度有更直观的参考,我特别制作了这个网页,根据当天中央气象台公布的全国各主要城市的空气质量日报,计算出考虑细颗粒物(PM2.5)以后的空气污染指数估计值。数值背景的颜色分别是香港和美国的空气污染等级。本网页在每天下午6时自动更新。如果各位对这个网页背后的技术问题有兴趣的话,可以参考附在表格后面的说明。1 P9 U, _/ G$ |# f9 s: }
2011年12月11日经细颗粒物改正的主要城市空气质量报告
! L g1 j' f' W6 [# r0 |. w" H: x8 B: L8 i- a% L$ A6 e6 e% o
注1. 在计算改正空气污染指数时,我们假设可吸入颗粒物(PM10)是主要污染物来源。不过对于国内城市来说,这一假设大多数时候都是成立的。2 U: h! A/ a( N8 V
注2. “官方报告值”的背景色使用香港标准,内地标准的评定值已经在中央气象台公布的空气质量日报中给出;“估计值”的背景色使用美国标准。中国内地和香港的空气污染标准(适用于官方报告值)
0 G5 ~! W) p9 E9 F2 X) E美国和加拿大的空气污染标准(适用于经细颗粒物改正后的估计值)
8 R+ z% T, V( p0 H9 B" @) b, f- ?
世界卫生组织对年均颗粒物空气质量准则的制定基础
. g5 W4 p4 X. u/ W$ h( E
) Y8 S! p e. l& j& I | 可吸入颗粒物(PM10)污染指数
: Z. A, Q7 Y5 t0 i) Z9 \ | 细颗粒物(PM2.5)污染指数 | 死亡风险增加(较准则值) | 准则值 | 20 | 33 | 0% | 过渡时期目标-3 | 30 | 50 | ~3% | 过渡时期目标-2 | 50 | 70 | ~9% | 过渡时期目标-1 | 60 | 90 | ~15% | 以上资料引自世界卫生组织《关于颗粒物、臭氧、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的空气质量准则(2005年版)》。
# l; Z C) } K: R! K2 [+ g: g" o3 b* r0 s* F
) t1 H, } ^5 g; z! f% G
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有何不同?为何要给出经细颗粒物改正的空气污染指数估计? 可吸入颗粒物(PM10)指直径小于10微米的颗粒物;细颗粒物(PM2.5)指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又称气溶胶或可入肺颗粒物。对于大城市而言,细颗粒物产生的主要来源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大多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而且不易被人体排出。8 T8 X; i$ M2 s. N2 t
根据Donkelaar等人2010年发表的研究结果(Donkelaar et al., 2010, doi:10.1289/ehp.0901623,或参见NASA的新闻稿),我国是世界上细颗粒物污染最严重的国家;最近十几年来许多国内外研究成果也证实,国内大城市的细颗粒物严重超标。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至今还没有将细颗粒物纳入监测体系,这也是大家经常抱怨“空气污染指数不准”的原因。我希望,通过公布经细颗粒物改正的空气污染指数估计,可以让大家对身边的空气污染程度有一个更直观的了解。1 P; F' Q; f) r3 Y) Q
, }! Z# F! Y' k4 A
既然有关部门没有将细颗粒物(PM2.5)纳入监测体系,你是如何对包含细颗粒物的空气污染指数进行估计的? 对于大多数城市内地来说,可吸入颗粒物(PM10)在多数情况下都是主要污染物,而可吸入颗粒物和细颗粒物(PM2.5)有着很密切的关系(简单地说,和大苹果和小苹果的关系一样)。许多研究表明,发达国家城市的细颗粒物与可吸入颗粒物之比在0.5-0.8之间(中国内地城市的测定数值列如下表),因此,只要通过空气污染指数反推出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再乘上这个比值,便可得到细颗粒物(PM2.5)浓度的估计值。本页面的改正估计值,就是根据细颗粒物与可吸入颗粒物的比值为0.5-0.8这个结果推算出来的。注意:如同上面已经介绍的一样,用于计算空气污染指数的细颗粒物的限值和可吸入颗粒物是不一样的。
; D; w4 _4 j0 f9 q! x数据出处 | 城市/观测年份 | 细颗粒物与可吸入颗粒物之比 | Wei et al., 1999, Environ. Sci. Technol., 33, 4188 | 重庆/1997 | 0.651 | Wei et al., 1999, Environ. Sci. Technol., 33, 4188 | 武汉/1997 | 0.605 | Wei et al., 1999, Environ. Sci. Technol., 33, 4188 | 兰州/1997 | 0.519 | Wei et al., 1999, Environ. Sci. Technol., 33, 4188 | 西安/1997 | 0.604 | He et al., 2001, Atmos. Environ., 35, 4959 | 北京/1999-2000 | 0.640 | Cao et al., 2003, Atmos. Environ., 37, 1451 | 广州/2001 | 0.679 | Cao et al., 2003, Atmos. Environ., 37, 1451 | 深圳/2001 | 0.733 | Cao et al., 2003, Atmos. Environ., 37, 1451 | 珠海/2001 | 0.708 | Wang et al., 2006, EM&A, 119, 425 | 广州/2004 | 0.680 | Gu et al., 2010, AAQR, 10, 167 | 天津/2008 | 0.579 | 另外,细颗粒物和可吸入颗粒物的比值是会变化的。以天津为例,这一比值可以在0.215-0.932之间变化(Gu et al., 2010, AAQR, 10, 167),因此在任一时刻,估计值可能和实际情况有出入。但从长期来说,应该是比较准确的。' f" e6 c) J( E" X
$ z7 a2 j. _, W+ 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