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不愿意享受幸福安乐,也没有一个人不想远离痛苦灾难。但自从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大多数时间似乎都是那么的波澜不惊,除此之外便不得不感受各式各样的痛苦,有了痛苦的比较之后,才能获得快乐。我们经常说的人生四大喜:他乡遇故知、久旱逢甘霖、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我们也经常说名利双收、健康……但这些快乐都是随痛苦而生,并且非常短暂,就像没有久旱就无法体会甘霖一样,而且通常是经历的痛苦越久,积累的幸福感越多,没有这些痛苦,永远也理解不了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就有如一个身体健康四肢健全的正常人,他可能会理解残疾人的痛苦,但是他不会从中得到快乐,最多也只是让自己懂的珍惜自己的身体而已,但是如果哪一天自己变成了残疾人,他才能理解作为一个正常人是多么的快乐,这时如果他痊愈了,他才会得到一种很大的满足感、快乐感。所以这种快乐本质可以说就是痛苦,而且往往付出很多,得到很少,算起来,我们总是赔的。
还有就是我们的快乐都是很有局限性的,一个同样的东西,我认为好,那个人就认为不好,几乎只有自己周围关心自己的人才可以共享自己的欢乐,所以我们的快乐共享起来是很难的,这就有如一棵大树,我们每一类人都生活在一组旁生的枝条上,我们生活在这个枝条,他们生活在那个枝条,我们自己的快乐就是源于我们自己的这个枝条,而我们看其他枝条上的快乐都不是快乐,残疾人自己的快乐就是源于我痊愈了,变成了正常人,而正常人看我们是正常人这件事是不叫做快乐的;一个穷人的快乐可以来源于我得到了1000元钱,而一个千万富翁得到1000元钱他是感觉不到快乐的。这种快乐的局限性直接影响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快乐”文化的传承,要知道,无法传承的东西对于芸芸众生中的某个个体来说也许具有一定的意义,可是对于历史潮流而言,却是无任何意义的。
第三个问题是我们的快乐都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同样是这些旁生的枝条,其中的每一枝都面临着一种巨大的风险,那就是“无常”!突然一阵大风刮过,枝条因为脆弱,很有可能就被吹断了;突然一次车祸,让一个奋斗一辈子才成功的千万富翁,就那么死去了!我们被这种无常笼罩着,而这种无常对于我们来说又是无法预知的,无法补救的,更是无法掌控的!这种无常不仅掌控着我们的快乐,而且掌控着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让我们无处可藏。
那么那种可以持久的、可以共享并且超越无常的快乐在哪里呢?在那棵树的根上!在生出这些枝条的根上,一阵大风可以轻易的刮断旁生枝,而最粗的树干的底部和根却几乎没有动,对于我们,该去寻求的也不是我们枝条所能生出的那种不堪一击的快乐,而是我们的根所生出的快乐,这种根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呢?是自然之道。这种自然之道是在形成万物的时候就深藏在万物内心深处的,但却很难显现,需要人们自己去挖掘。就像有时候有些人也在怀疑,钱真的可以给我带来快乐吗?名真的可以给我带来快乐吗?但是他们就是找不到真正的快乐在哪,那么上文所谓的根在哪呢?我们如何去挖掘那种自然之道呢?
在易经里,有一卦是专门讲述快乐的,这便是兑卦,兑卦把世间存在的快乐分为六种类型:
第一种是和兑:这一爻讲的是和颜悦色,以礼待人,这样会获得快乐,但是这种快乐有可能不是发自内心的,甚至是表面上装出来的,没有实体的依附,“伸手不打笑脸人”便是此类。
第二种是孚兑:人之初,性本善,因此在人某次做了符合人善的本性的事情之后,会有一种由然而生的欢快感,这种感觉在我小的时候体会是最深刻的。“生物之成,予人为善”,这种快乐源自于宇宙生物之初,就像树木,如果它有知觉,它在为人类呼出氧气的时候就会觉察到这种快乐。
第三种是来兑:这一爻在易经里描述的是前来主动寻求的欢乐,这是一种来自人欲望的欢乐,正是这种快乐激励着人奋发向上,因为在奋发向上得到果实之后会得到一种大满足。这种来兑的获得快乐的方式几乎可以囊括我们世间的大部分快乐。在佛教中,把这种快乐称之为众生相,因为在这种寻求快乐的过程中,人们往往不会从中得到那种想象中的欢乐,反而是人痛苦的根源,前面所描述的旁生枝上的快乐也便就是这种,每个人的追求不同,因此快乐的方式也不同,但是结果无非就是两种:一种是失败了,那么便受重挫;另一种是成功了,成功之后有很大的成就感,但是这种成就感不会持续太久,和你奋斗的时间比起来要短的多,既然这种欢愉的时间很短,那这种欢乐的本质也便相当于受苦。最重要的是一段之间之后,当你习惯了这种成就感的时候,你便需要更大成就的刺激才能继续获得快乐,以前这种同类的事物再也无法给你带来快乐了,也就是说随着一节节“进步”,内心深处快乐的范围也越来越局限了,这便是为什么千万富翁必须需要超过乞丐很多倍的金钱才能获得快乐的原因。
说到这,我突然想起了作为研究生的我们,还处于人生发展的初级阶段,在做事的时候切记不要抱着那种不成功便成仁的心态,因为我们现在是走在成才的路上,而不是成功的路上。
上面这三种快乐都是小的快乐,是世界上几乎每个人都可以享受到的,但是,有些人一辈子只能享受到这三种快乐,这便有些悲剧色彩了。
第四种是商兑:互相交换的欢乐,这种快乐从根本上上升到了另一种层次,可以说是第二种快乐的扩大版,它指的是能从别人的欢乐之中领悟到自己的欢乐,从小范围来讲,自己的母亲看着儿子成才,便可以获得一种由衷的快乐,但是这出于本性,属于第二种快乐“孚兑”,当把这种快乐扩大之后,一个母亲,看到自己邻居的儿子成才,亦可获得一种快乐,这种快乐便属于商兑,若再继续扩大,这个母亲是一国之母,是皇后,这位仁慈的皇后怜爱全国上下所有的子民,看到自己的子民快乐,自己便能获得一种巨大的快乐,这便更是商兑。商兑于国是一种爱民之举,于私,便可以简单的表述为社会责任感,一个真正有责任感的人从自己履行的责任中获得的是欢乐,而不是负担。
第五种是孚于剥:这是一种自身修为大有所成的享受,此爻的主人身居九五之位,这种快乐的来源便是自己身居高位,所以叫做孚于剥,表面的意思便是从自己的善中剥下快乐。一位德行与修养已经达到一定境界的人,可以把世人所认为的大多数痛苦包容下来转化成一种清净心,甚至可以转化为快乐,同时,世人所享受的快乐在自己这里依然是快乐,因此这种快乐是很广泛的,甚至可以是无所不在的,它可以包容众生相所包含的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炙,因此超越了生死,也便超越了无常。
第六种是引兑,这是一种触类旁通的欢乐,也是一种共同的快乐,大家记得好迪的广告词吗?——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句广告词反映的就是引兑的思想。《尔雅》中对于“引”字的解释要归于“引,无极也”,意思是没有穷尽,这种没有穷尽包括时间的无穷与空间的无穷,因此这一爻所阐述的快乐便是刚刚第五种快乐的主人对于自己快乐的成功分享、推广与传播。一个真正的大师,并不是表现出多么的另类,多么的与常人格格不入,而是在自己获得大道修为之后还能很好的融入这个世俗的社会,让周围的人真正体会并分享到他的智慧与修为,且不存在与大众的隔膜,这才是真正的“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古人之所以说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并不是没有道理的。从某种程度上我不认为老子的快乐达到了那种很高的境界,因为他没有完成快乐的共享,说白了就是没有先富带动后富,自己领悟到人生的真谛之后并没有继续对和世人分享的方法加以研究,而是选择了西出函谷关,从此不问世事,因此他只做到了触类,并没有完成旁通,所以我认为老子的境界依然有限。对于这种引兑的思想实践的最好的是谁呢?自古至今,因为本人见识短浅的原因,具体的人我一个也没有听说,唯一一个把引兑思想实践的最好的便是我们的大地,易经中为什么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那是因为土地不会觉得自己的完美便是最终的完美,它会让与自己接触的众生都可以实现他们完美的过程,而且默默的隐于市,卧于众生脚下,常为大家所忽略。真正的厚德是什么?这才是啊!说到这,我真是为当前社会那些表面上很有德行,其实比谁炒作的都凶的那些专家学者们感到不齿,连礼义廉耻的耻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还在那大谈礼义,同生于这片土地上的我真是为你们感到汗颜……
这后三种快乐本身源于自然,却又得到了自然之道在人类社会中的深化。这样的快乐才是持久的、源远流长的。
对快乐的层次分析完了之后就可以轻易的阐述上面所述的获得快乐的自然之道了,其实快乐很简单,只需要两个条件:第一是自己思想与行动的耦合;第二是有一个与思想相匹配的修养。大家都听说过这个笑话,一个人问牧区的小孩:
“你放羊是为了啥?”
小孩说:“娶媳妇”,
“娶媳妇为了啥”?
“生娃”,
“生娃为了啥”?
“放羊”……
很多人觉得这个小孩很搞笑,也很悲惨,相反,我不这么觉得,我认为这个小孩是快乐的,首先他想的很少,因此需要为自己思想付出的行动也少,同时,他在自身修养方面虽然很低,但是与自己的思想很匹配,所以这个小孩子一生应该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心里落差出现。
反观现在取笑这位小孩子的大众,我倒认为找到快乐的不多,第一:因为古代传下来了很多经典的道理,所以现在人明白的道理很多,但是因为当前社会基础道德建设普遍缺失,导致了自己明白的事理与自己的德行、修为相差甚远,看到了一个很好的道理,明明遇到事情时候觉得自己应该这样去做,但是因为自己的德行比较低,所以无法在实际中践行,从而在心理上产生了严重的落差和挫败感,苦恼也便随之而来。这时,大部分人会选择逆天道而行,按着社会现有的思想做下去,另一部分人会选择继续做原来的自己,在经受很大痛苦之后最终获得了这种良好的品质,但是这种人已经少之又少了。第二:这个社会诱惑太多,导致人们的欲望太重,而自己得到的虽然已经比较多了,但是比起自己欲望的增长还是显得太少,这就导致人们自己的思想与行动的严重不耦合,从而产生了痛苦。
其实,快乐就是这样,每个阶层有每个阶层的快乐,一个朴实的农民,没有太多见识,一直都在种田,也没有什么上进心,同时,自己的修养又不高,那么他就可以经常的从第一种和兑和第二种孚兑中获得快乐,于此时的这个人,他就是快乐的,因为他获得了本该属于自己这个层次的快乐。当他出来见过世面以后,有了一定的欲望,觉得自己也该奋斗一下了,他便又有机会想进入来兑的状态,自己奋斗的过程固然是很辛苦,但是成功之后还是获得了快乐,同时,在自己奋斗的过程中会经历很多失败和挫折,得到了思想上的升华,明白了很多以前不明白的道理,这时的修养便更上一层楼,如果修养足够高,他便可以享受到商兑的快乐,在与别人交流的过程中,自己的修养得到更深的升华,从而进入下一个层次——孚于剥,在这里的德之大者如果能有为苍生谋福的思想,而且他做到了,那便是引兑了,自己从中获得的快乐就远不止和兑和孚兑那么局限了。
我们应该做的就是根据自己现在的处境与修养层次来和相应的分类相匹配,如果我是一个一辈子想放羊生娃的小孩,那么我该寻找的就是和兑与孚兑,找到之后,我便是快乐的;如果我是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知道自己修养和能力都还处于很低的层次,那么我可以选择去拼搏,去奋斗,在拼搏和奋斗的过程中得到属于自己的来兑,如果不考虑到自己的能力应该与自己承担的社会责任相的匹配的原则,你也可以放下自己的雄心壮志,返回去做一个放羊的小孩,这样做你想做的,也可以获得快乐。可是如果这时的修养够了,想去帮助所有的中国人,走商兑的路线,但是自己的行为能力不够,那么请你把帮助所有中国人的愿望放在心底,当作自己的目标,做自己行为能力之内的事情,从帮助需要自己帮助且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开始,一点一滴的积累,从小商兑发展到大商兑,总有一天,你所做的会使全中国人受益的,切勿越俎代庖,在自己修为不够高的时候就去想着孚于剥的境界,这样过早的贪图享受会让自己付出很多代价;如果你已经是一个事业处于平稳期,自己的能力已经达到一定的层次了,那么你该追求的就是商兑的圆满了,积累自己在精神层次的财富,让自己的精神与物质相匹配,否则过多的财富给你带来的只会是灾难;如果自己是一个修养很好的人,同时也拥有很多财富,这时需要的其实并不是停留在享受自己现有的道德与财富的状态,而是想到财富和智慧的共享,在易经里,对孚于剥的描述是:孚于剥,有厉,也就是说如果一直坐享其成而不注重分享,这样是不好的,完成共享之后自己才会得到更大的快乐,也便就是引兑的快乐,而且引兑才是无穷尽的,才是没有完结的,才是永恒的。
这便是我对快乐的理解,最后希望大家都能对自己的能力和修养有一个正确的评价,找到自己该去的位置,获得属于自己的那份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