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n5 {- r4 P- m6 I7 f
被拍出2.2亿天价的“汉代玉凳”。
9 Q- B# C1 f: N" E5 C! B' _% z7 [0 B& t
去年被拍出2.2亿元天价的"汉代玉凳",近来成了舆论热点,先是收藏界围绕玉凳真假产生激烈争论,之后有网友曝出玉凳出自江苏邳州。快报记者为此近日前往邳州调查。正当记者采访完毕写稿之际,中新网发出相关报道,称"汉代玉凳"确是出自邳州一赵姓老板之手,而另一媒体跟进采访时,该老板对此矢口否认。 7 J9 c2 l0 j/ Z w
快报记者在邳州采访时,曾三次致电此人,他的说法多有反复。昨天下午,当记者第5次致电他时,他表示所谓的"汉代玉凳"是经他手由明代材料组装所成。记者采访时发现,邳州高仿玉器技术成熟。业内人士称,仿古玉器行业在邳州"暗流涌动","汉代玉凳"之所以能够乱真,是一些职业"跑老件"的人、鉴定专家、拍卖公司联手推波助澜所致,而且已形成了稳定的利益链条。
; B+ |* [9 U$ @4 F □快报记者 邢志刚 邳州报道+ x3 O& H. q: {# G% M4 \: d/ @
"汉代玉凳"- V0 k8 h8 k) _! ]8 ?
出自邳州运河镇向阳村?: F# ?" |) {; D* B
"汉代玉凳"到底是"国宝"还是"赝品"的争论在沉寂一段时间后,再次发酵并持续升温,导火线是江苏邳州当地"拉呱论坛"的一则网帖。该帖是2月22日发出的,详细列明了所谓汉代黄玉梳妆台及玉凳在邳州生产制作过程,甚至也列出了最初造此玉凳的玉器商名称。该帖子描述说,"一个叫赵某某的人从2010年开始,历时3个月在李口古玩玉器城加工而成,当时成本为50多万元。"
- V; b) @, x6 p- u1 \ 记者联系到发帖人王刚(化名),他告诉记者,"好几位朋友都在邳州从事玉器生意,帖子发布的内容是从朋友处得知的。"
6 H: E5 ^% G- S( i, a 2月23日上午,在位于邳州城区的李口古玩玉器市场内,业户们刚刚开始开门营业。所谓的市场,其实都是普通的民房。一条狭窄细长的街道两边,多为两层的小楼。一楼是门面,楼上住家。几乎每家的店面内,都有至少一台甚至多台打磨机,工人们正忙着将玉器进行打磨抛光。* f$ F+ i% ^# C' e& X" N
在一家店铺内,店老板正在精心擦拭一套仿汉代玉车马。问及"车马"的价格时,老板称6块钱。懂行者介绍,"6块实际上是6万元。"在另一家店铺,店内摆放着老旧的编钟等物件,编钟锈迹斑斑。"是老件吗?"面对记者的提问,店老板爽快地称,"这些东西就是家里做的,是仿制的编钟,不是老件。"记者以买仿古玉器送人为由,与多家店铺的经营者进行交流。谈及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汉代玉凳"拍出天价一事时,听者大都一脸的平静。4 Z! @6 H! f& d- N) u
"少见多怪,那东西就是邳州人造的,是赝品。"一家玉器店的老板有点鄙夷地对记者说,"邳州仿汉代玉器全国知名,要达到以假乱真,在技术和工艺水平上根本不存在什么障碍。"; q$ ?1 ]/ a% q! g
在邳州有一个宝玉石行业协会,该协会会长汪如棉是上世纪70年代邳州玉雕厂的厂长,在邳州玉器行业浸淫40多年。在位于邳州城北的官湖镇邳州宝石玉器城内,记者找到了汪如棉。而汪如棉主动提及,那件汉代玉凳是邳州一个年轻人造出来的。"在2010年制作的过程中,我还先后多次被请去指导,主要在造型和图案设计方面提一些建议。"关于制造者的姓名,汪如棉一直没有透露。不过他称,造"汉代玉凳"的人就在邳州运河镇向阳村。1 W1 g+ Y7 {( D; j4 I/ f5 u
邳州人李明(化名)从事玉器生意20多年。李明对记者称,那套汉代玉凳确实来自运河镇向阳村,是老虎玉器店的老板赵军(化名)制作的。"2010年他搞这件作品时,我去看过。这东西组装的时候是用AB胶粘合到一起的。"
% V: |( B" a# Z9 @' G6 f1 P 李明说东西完工后,被邳州几个跑老件的人拿下,带到了河北石家庄古玩交易市场,先后去了两次才出手,价格260多万元。李明称,"赵军本人并没有赚到什么钱。"
$ ?. O0 V2 S) w* t' ^$ Q2 \ "这次事件后,在邳州确实形成了一股跟风热,不少人出手加工制作仿古玉凳、仿古玉龙椅等。老虎玉器后来又做了一件仿古玉椅。"李明对记者称。
. f& e0 h7 N1 c "玉凳制造者":
2 u+ a* x3 u' { 玉凳用明代材料组装
1 f7 N2 j, X0 ?8 ^1 i 邳州运河镇向阳村其实就是一个城中村,这个村里玉器加工作坊不在少数。在向阳村一居民家中,撕开严实的包裹后,一件清澈透亮的玉瓶呈现在记者面前。玉瓶持有者称,这件玉器价格是24万元,如果真想要,20万也可以。"我们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做旧处理,哪个朝代的都能做,时间大概需要半个月。"" ^& Y! J4 Q' ]3 l0 l
听说记者对汉代玉凳感兴趣,作坊主称:"我们这的老虎玉器店就做了一套,拍卖了2个多亿,出售价听说是230万。"随后,这位作坊主带着记者来到老虎玉器店。老虎玉器店就在一处民房内。在这栋2层的小楼内,一楼有打磨机10多台,10余名工人正在紧张地忙碌着。"我们主要生产大件,各个部件做出来之后,最后进行组装。汉代玉凳现在是没有了,当时就做了一套,早就卖出去了。"店里的工人对记者介绍说。
" K9 h+ _7 k$ V/ W) }" J 2月23日晚,记者的一位朋友以买玉人的身份,打通了老虎玉器店老板赵军的电话,问及"汉代玉凳"时,他说:"是我做的,用了1年多时间,仅那件梳妆台22个工人就用了7个月,都是分部件生产好,然后再进行组装的。那套玉凳、玉梳妆台组合是根据明
& l L, e0 O" o7 X 代的老件仿造的东西做好之后,2010年卖给了河北石家庄的"老王",是以工艺品出售的,售价260万,"光料钱就上百万,我怎么也得赚点"。他说,最近两年原材料价格疯涨,如果放到现在能值500万。"卖出去后他们怎么操作我不知道。"赵军称,目前他手中还有不少"好东西",包括一件价值300万的明代桌子和价值100万的汉代贵妃榻。
+ H5 h9 T, K: Q+ G* Y/ Q6 a5 u 2月24上午,记者表明身份后,再次和赵军取得联系。这次赵军矢口否认,他称,"这些都是传言,吹牛的。"电话挂断后不久,赵军又主动给记者打来电话。赵军说"汉代玉凳"是从他手中流出的,但东西是明代的。"2010年,我从别人手中收来的都是部件,我买这个东西,花了不少钱。之后又花费几个月时间,才给套到一起。组装时,确实使用了胶水。后来几个邳州人看中了,他们给卖到了石家庄。"
. J' G( s2 ~# U# y$ V m, l 然而2月24日下午,一网络媒体一则《造假天价"汉代玉凳"产自邳州 以成本的百倍拍出》的报道推出后,赵军和汪如棉的说法发生了逆转。汪如棉称"玉凳"是否产自邳州,他不想再说,但玉凳子确实是假的。而赵军的态度在经历肯定、否认、部分肯定、再次全盘否认后,他昨晚的答复是:"一天接了几十个电话,很郁闷。我没做玉凳,网上报道不可信。"' ?7 V' w) s8 }% ^
昨天下午,记者再次致电赵军,他表示玉凳是经他手由明代材料组装所成,与他第三次受访时说的相同。+ B" F/ R/ f' t$ p: L$ ~
揭秘仿古玉器制作2 _$ Z" }+ w1 Q1 |
用汉墓泥土糊玉器上做旧
; }& H- Z/ \8 g& [6 B3 Q5 I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玉文化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李维翰告诉记者,从一块原料成为一件精美的仿古玉器,主要有几个环节:相料,初坯,造大型,定型,刻纹饰,细作,打磨抛光,做旧处理。现在的仿古玉器行业,表面上就如同湖面波澜不惊,其实底下暗流涌动。"文物有出土和传世两种,出土的文物又分墓出和窖出。仿古玉器在做旧处理的时候,都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l: a4 @: [( S+ ~( f0 G
从事玉器生意20多年的李明向记者介绍,在邳州,很多玉雕艺人的作品都是偏向某一个门类。比如说做瓶子的,他就专门仿制瓶子。要仿制的东西原来是什么材料,他们就专门去购买一样的材料。比如是黄玉的,就购买黄玉。是青海玉的就购买青海玉。购买到合适的材料后,然后进行加工。"邳州不少艺人技术精湛,加工不是问题。打磨,抛光,做旧,都可以根据客户的具体要求,来进行针对性的处理。经过刻意打磨做灰、做色后,最后出来的东西十分逼真,很多不懂行的人一不留意就会上当,甚至还能骗过一些所谓的专家。"
, d8 y6 l0 M8 S- r "一件仿古玉器要形似比较容易,而要神似,做旧环节尤其重要。"李明说,玉器做旧须满足许多客观条件,尤其是选料,酸碱程度不同,玉料上面的杂质表现、色泽表现都对仿旧玉有影响。料适于做什么样的旧玉,就仿什么样的玉。 仿做旧玉的方法不外乎熏、烤、烧、煮、炸、蚀、沁色等,使用的设备有窑、烤箱、微波炉、煤火炉、电炉、柴炉等,使用的辅料有各种酸碱盐和有机染料、颜料等。& g" {1 {/ y6 Z; ~3 [' Q
李明告诉记者,酸、碱蚀泡是做旧很常见的一种做法。各种酸碱对各种玉腐蚀程度不同,产生各种不同效果,再利用着色剂,就可以做各种沁色,这种方法依各人手法不同而仿真效果也不同。为了让玉器看上去成色更好,还会上胶。上了胶的玉器看上去有一层亮光,有油润感,有一种灰皮已浸到玉里去的假象。经过几道工序,如果感觉上旧味不够,火气太大。最后还会把泥土和成泥水状,糊在玉器上,待干后再用布或刷子把表面凸出来的泥去掉,剩余的让它留在缝隙中,看起来像是出土的一样。
: x7 I0 ]4 |+ z/ B "在邳州,汉代的墓葬很多,以前有人在做最后这道工序时,就到刚挖掘的汉墓里拖些墓内的泥土来做旧,以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李明说。
7 u( B% ^, B' u$ S# Q 古玩街里的行业秘密2 E9 O* e2 w4 O# x# j
冤大头是不懂玉器的富人
- ^- f1 }" j4 n& d% E7 R4 O% H "汉代玉凳事实上就是一个玩笑,现在不少权威专家都在质疑这个事情。一件邳州作坊中出来的仿古玉凳,为什么一转眼就成了汉代的并流入拍卖市场拍出天价?"李明说,这其中的玄机就是利益驱动。"当然了,事情能演变到现在这个情况,跑老件的人,鉴定专家、拍卖公司实际上都在推波助澜。"$ u2 g. x. Y% @: i/ J6 N
李明说,从业之初,他就是跑老件起家的。所谓"跑老件",就是在销售仿古玉器时,竭力让买家相信这是古玉器,以此获取暴利。李明向记者解释说,由于这一行暗流涌动,几年前他就已经洗手不干了。"邳州这边做的东西基本上是汉代的,原因是邳州汉墓多,出土的文物也多。很多从业人员在汉墓挖掘的时候或者在博物馆的展品中都看到过很多此类物件。早在多年前,仅仅根据照片,技艺精良的玉雕艺人就做出过高仿的金缕玉衣。"1 Z- X# B/ L" @* M+ r
目前在邳州,跑老件的人就有上千人,他们活跃在全国各地的古玩市场。以北京潘家园古玩市场为例,那里摆地摊的大部分都是邳州人。他们在邳州当地收到做工精良的玉器后,经过做旧处理,拿到古玩市场,价格就会翻好几个跟头。不懂的人会以为是老件,就会出高价。当然,冤大头都是那些不懂玉器的富人。"因为风险大,弄不好涉嫌诈骗,所以利润必须高,只要成功一炮,就开和了。"
& x" U9 P3 ]$ ~& h0 F" |! v+ y" k "为规避风险,跑老件的人一般不会说东西是文物,而让卖家自己看。但是在此过程中,会给卖家很多暗示,比如说是祖上传下来的,或者是从邳州等地收来的等。"李明告诉记者,几年前自己跑老件的时候,一度邳州去北京的火车上,很多邳州人都成群结队出行,场面非常壮观。
- X9 @' N5 B; W. H, l0 x 邳州玉器行业
: c: T7 N, ~7 v3 E+ q$ g9 w- X 有5万多从业人员
?5 v( R: d9 C1 P1 @1 d. ?7 j' x 根据邳州官方的统计,目前当地玉器行业从业人员超过5万人。邳州市宝玉石行业协会会长汪如棉介绍,邳州玉雕产业分布在城区的5个片区,分别是向阳村、张庄、宝石玉器城、李口村、三联村,多是小作坊,从事这一行业的基本上都是年轻人。"普通技工的月薪都要5000多元,很有诱惑力。"1 d$ e2 e) o$ @' x, [: x# c
汪如棉告诉记者,邳州的高仿玉器出现在1995年前后,基本上都是根据真品的照片进行仿造,原料有卡瓦石、青海白料和黄料。后来逐渐出现有人"跑老件"了,通过把仿制品当成真品出售,以获取暴利。据汪如棉介绍,目前邳州玉雕产业的年产值大概有二三十个亿,已成当地一个重要的产业。; e) @1 q( }6 w. b) i( ]
7 N/ B' i5 x- n3 h 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