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3554
- 斋米
-
- 斋豆
-
- 回帖
- 0
- 积分
- 2156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0-7-1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6月7日上午,在吕梁市政协的安排下,与人民文学出版社一干编辑和评论家何西来夫妇,去临县碛口镇李家山游览。从碛口镇出发,乘车在沿黄公路行驶不足10分钟,弃车步行往山里走,山坡上不时有依山势而建的农家。将至李家山时,一座红砖门楼吸引了我。倒不是门楼有多讲究别致,相反十分粗糙,简单地用红砖砌起,上面盖一块预制板,下面的门额上写:“耕读传家”四字,大门也十分简单,薄薄两扇,上贴门神。吸引人的是大门两侧的对联。看样子对联是过大年时贴的,日晒雨淋,纸已发白,上下联皴皱翻卷,只有横披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四个字:“感谢政府”。本以为山民庸俗之语,不足看。没想到粗略看了上下联,竟是一副奇联,虽对仗不一定工整,但其中意韵,绝非文人所能写得出。! a R) r" U/ }
7 X" G m* p7 ^! X! p4 t 抄出来,供网友欣赏:
; T. N9 Z: U3 w& U1 i$ n8 h4 E6 V8 [$ {6 n
上联:农民兄弟弃农离家不务农外出打工
6 L- ~9 g8 f. K/ T$ j5 C# n: f3 \) g
下联:满山遍野生满黄蒿长满草领回直补
+ p/ |5 n8 E* i' `! }$ n* R; X# A9 W. t. u, y$ p
横披:感谢政府& Q: ^& H7 e6 n: X) m2 y* s
4 d6 o X% q* Z# {( t
想看看写这副对联的是个什么人,农户围墙不高,扒墙头看,只见墙内三眼窑洞,窗明几净,干净整洁,一只黑狗拴在院内看家,凶猛地叫。晋西北农村现在一般都还是两顿饭,上午十点多一顿,下午三点多一顿。八九点时分,农民正下地干活,看样子主人还没回来。
4 G" M7 B# H) J5 `) @6 Q
7 h1 k* m+ |; [5 q# r* j: m0 v在李家山游览完古朴的明清民居,从原路返回,走到那家门前时,正好碰见主人两口子从地里回来,男主人三十多岁,扛一柄锄头,披着外衣,风尘仆仆。
6 R B/ u# o& V# t( x- f7 i2 K
+ l! \+ f) p5 i8 ?问:对联是你写的吗?- \) N' ?. s$ W3 W0 o2 @
( V6 M' U9 `3 X" h汉子答:是呀!4 c; k1 B6 R# L- u m# @
. u+ c! e* D) w$ f
我说:一副好对联!
% B8 z7 ]2 C e9 P4 [. q1 j, @ O1 E1 z' W+ d
汉子说:说不上好,对仗不好,平仄也不讲究。/ z" a$ A* u! Y1 M# O& M1 B
5 D5 L# R) Z5 r' Z1 `0 X+ b
我说:确实好。1 a. ~' q2 _' L7 U# ? O3 [. ~4 C
/ ], R: t" S9 I# T汉子说:咱只不过实话实说。3 N/ b+ |# x/ I. I, M7 w. a
8 J9 u. Y4 O9 E$ [! g吕梁山沟壑遍地,土地贫瘠,农民生活困苦。但多数农民还是愿意平静地生活在自己的家园,外出打工,过颠沛流离,寄人篱下的生活并非所愿。联中提到的直补,是从2004年开始,中央政府为促进粮食生产,实行的一种惠农政策,根据粮食作物品种,每亩补贴数十元不等,由政府直接发放到农户。政策是好政策,但仍不足以抵消农民种粮的亏损。凭借土地与各种生产资料种地,反不如单枪匹马出去给人打工收入高。因而,农民仍时有怨言。只是没想到,农民兄弟会用这种方式表达不满。一副对联,下上联实在中见出起伏,写出一肚子的无奈与牢骚,最妙的横披:感谢政府。除此,还能再说什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