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28656
- 斋米
-
- 斋豆
-
- 回帖
- 0
- 积分
- 62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2-4-14
- 最后登录
- 1970-1-1
|
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近年来维持在72%左右。截至2008年底,我国有100多万大学生不能顺利实现就业。待业大学生,处于怎样一种心理和生活状态?社会如何给他们更有效的帮助?
) ~+ ^5 [: W, Y. T' T# R
" O5 v/ G; F* t& B: r华东师大教育科学学院学生李源源、社会学系学生齐美胜在丁钢教授的指导下,以“待业大学生群体生存状态研究”为题,实地调查了沪上大学生待业群体的情况,其中包括上海户籍和部分非上海户籍大学毕业生,用2129份有效问卷和46个个案访谈,勾勒出了这个群体的生存肖像。该研究项目在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特等奖。) d. {: f9 L# v3 l+ |/ g# S2 g
5 l, M' }4 ~5 u2 u近七成把求职当作每日主要任务5 O1 R6 y, m8 z+ ?
" H" M& Q4 ?% \/ E
“待业的大学生并不是像一些舆论描述的那样整天游手好闲、不思进取。”李源源告诉记者。
; }! A5 S: ?$ x7 d) _: O. ] M( n+ a% Z% z4 o2 C8 p
调查显示,有68.1%的待业大学生把求职当作每天最主要的任务;43.3%的人会用空闲时间看书自学或参加各类培训班,以提高自身能力。可见,待业大学生一直积极而且主动地谋取岗位,而非心安理得地接受家庭经济支持和帮助。比起上海户籍的待业大学生来说,外地户籍的待业大学生生活更为艰难。他们一般住在最廉价的旅馆里,远离家庭、学校,希望能在上海打拼出一片天空。
5 R" \" s) I4 W
6 c' [. g( K- ?8 h在求职过程中,相当多的待业大学生身心疲倦,情绪低落:57.1%的人感到很累,40.1%的人感觉找不到目标,22.6%的人对生活感到失望。“啃老族”是待业大学生最怕听到的称呼,他们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家庭支持,但他们绝非有意“啃老”,而是普遍对“啃老”表现出了强烈的愧疚感。“父母都老了,可能会生病或者怎么样,我毕业了但没能赚钱,还要靠他们养,想想真是难过,欠父母的太多了……”这种愧疚感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5 o/ D" N+ J3 m7 F% S9 ]& x
4 G: D* T3 H3 H/ L0 f# V
待业大学生人际交往显得封闭。调查显示,有59.3%的人很少与人交流,有话却找不到人来倾诉。有学生说:“以前在学校读书的时候,周围有很多同学和朋友。现在大家都忙自己的事,只有我待在家里,一天都说不到几句话。很多事情吧,又不能跟父母说……”$ S9 A5 Q1 A! C6 h: X5 B0 h
3 P" _6 r$ f2 ]- C/ u
能够理性看待自身就业困境/ S- {4 L" H4 h, J
* v; w1 v* w% R大学生为何会待业?是就业期望值太高,放不下架子吗?调查显示,待业大学生中,大多数人对自身的定位还是比较准确的。
* t5 @0 R$ A7 B V; X" \
3 J. g+ o! M3 I8 h4 ?有63.8%的人认为自己介于精英阶层和普通劳动者之间,28.8%的人认为自己是普通劳动者的一员,仅有7.4%的人认为自己属于社会精英。在薪酬问题上,有48.5%的人愿意接受1001到2000元的工资收入,这远低于上海市发布的2009年毕业生指导工资。相比之下,待业大学生寻求个人发展空间的需求十分强烈。为了追求个人发展,沿海大城市成为待业大学生求职的主要地域。
6 ^# |" S( U5 Y
) ]- t G( e1 P/ q; _$ u: ~1 d! O华师大学生在研究报告中分析,待业大学生群体不能顺利就业,与当前的就业环境和产业结构有关,即待业大学生的出现,是由于总量性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引起的。多数待业大学生把个人因素视为待业的主要原因。在“大学生就业难,您认为谁的责任最大”中,52.5%的人选择了“个人”;59.3%的人认为“自身能力不足”是导致就业难的原因。
- S6 D" ~6 U& Z0 t& Z# F1 R6 O$ t
8 @# d4 b8 x* T2 g待就业大学生对于高等教育满意度如何?调查显示,1.3%的人“非常满意”,14.7%的人“满意”,“一般”的比例为55.9%,“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比例分别是24.0%和4.0%。这说明待业大学生与高等教育培养体制之间并未呈现紧张态势。
: w" S$ w4 U& M8 }
T3 X G, w( b$ y挖掘人力资源潜力需多方合力7 p# l* z+ \7 H" g" N8 q
# a1 k6 c1 c, }$ X) c如何尊重和保障待业大学生群体的利益,挖掘这一群体的人力资源潜力?
' m) |$ e8 g6 [6 I O" F$ k! ^
* m. R( X$ t" h8 W华师大学生在研究报告中建议,政府应建立专门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调查显示,尽管57.5%的待业大学生的生存成本由家庭承担,但是待业大学生仍然面临着较大的生存压力。来自农村地区、非沪籍待业大学生,由于受到户籍制度等因素的制约,遭遇生存困境。因而,建立专门的待业大学生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可以降低待业大学生的生存成本和求职风险,维护待业大学生尊严。" p7 g) l3 x9 S% w# A. E
8 z; l- Y2 s. K1 n- `2 o# b- F% y6 u同时,有关部门应鼓励和支持待业大学生,尤其是家庭经济贫困、来自农村地区的高校毕业生,通过最廉价、快捷的方式(如网络)进行失业登记,从而使待业大学生能够及时得到相应的基本生活补助和就业服务。要重视相关政策的宣传效果和运行效率。调查显示,尽管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促进就业,但是待业大学生对现行就业扶持政策认知度较低。当然,待业大学生自身也应该积极主动地了解相关信息,从而在相关政策的有效利用中,改善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环境。
+ Z$ l# m8 o; G( N* w, o$ T1 R. B
- F0 h& u7 E2 v7 W) j( n7 t研究报告中还提出,社区服务应关注待业大学生生存状况。社区可以依托社工,扩大服务的范围,在服务对象上,尽可能打破户籍限制,从而让更多的待业大学生从中受益。社区还可以根据待业大学生的自身专业特长等现实条件,及时向待业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
( A$ {/ f( P4 s$ q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