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8737
- 斋米
-
- 斋豆
-
- 回帖
- 0
- 积分
- 139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1-9-1
- 最后登录
- 1970-1-1
|
■ 核心提示:
# `6 L' h: R0 @" S" z
( ?' O; _% y O6 m, G% }" c
) g2 T# G) h5 C% v& P中国第一支禁毒队成立于1982年。今年5月8日,云南省公安厅通报称,缅北地区鸦片种植有反弹趋势,毒情严峻。* P- V' Y$ t: x8 z' e
2 ~6 b6 {) f) `! y5 S2 D! {
# U' V @4 P; p9 `) K
中国缉毒警在云南边境线处检查过往车辆。
4 b. M0 n. ^4 K1 V6 \9 ~8 Z! [+ L2 J( {' ^
6 t# J& `+ \5 L# u7 B2 y
7 l& i; @* k0 c1 z. H( s
警员秦华曾遭毒贩扫射,腹部中两枪。新京报记者崔木杨摄9 Y: A6 U7 a, r9 N; I' h/ c
2 h$ ^9 ], V. v7 }9 s0 U+ m* ?. n% V- g H) p6 _
金三角毒枭糯康于5月10日晚被押送至云南。金三角的毒品一直对云南等地产生影响。中国为禁毒于1982年成立第一支禁毒队,这支队伍至今,已抓获嫌疑犯32万余名。
& B8 n% g* N; y* b4 f- J& _0 E }, u D5 y. K2 l2 R$ o
30年来,他们所面对的毒贩,武器日渐精良,这支警队已有360多人因伤躺进医院,40多人牺牲。他们生活里,有着惊险片的所有要素:枪战、卧底、恐惧、终身残疾……
4 Q- f6 p2 O2 \0 Q C4 T" ~' w( d# _2 f4 b1 _/ Y% u) x6 J' |, r! P
缉毒警必须毅力顽强,卧底时才不会说梦话、泄露身份;记忆力要强,必须记得毒贩集团每一个细节,否则无法形成调查报告。1 L* }8 O% j: t0 v) z0 M( Q
( N* G! c3 B# Q! V 缉毒警面对的形势依旧严峻。
$ l+ y% {% W* W0 t/ s5 W4 n2 q8 Z& O/ t/ U& `; c
5月8日,云南省公安厅通报,近来武装贩毒呈上升趋势,境外毒品种植呈反弹之势,在缅北地区鸦片种植面积由低点的十几万亩反弹至五十余万亩。
8 o; O: P$ j5 ]. v) _- e2 ]
/ d- O- J/ j% K0 B6 q6 } 照片泛黄,李景华摘下眼镜,眯着眼。2 k$ a+ k) D X! v
) c [! m5 @/ T5 A
“这几个牺牲了,这几个负伤了,还有这个因压力大自焚了……” 她的手指在照片上慢慢滑过。4 a3 K6 h4 D2 M' |
4 m+ @6 }5 ]8 i5 p4 l, E3 J 她说:“照片是1982年拍的,禁毒班学员合影,当时70多人,现在仍干禁毒的,算上自己,只剩三个。”
- y6 _- l( f3 h+ R$ p7 w8 y% [: a: w3 o/ i3 w
李是一名云南缉毒警,也是1982年中国首个专业禁毒学习班的成员。
; l4 ]: {/ W3 |6 I2 ], [: x X8 h% C. R1 K6 Y
三十年来她和她的搭档们工作在云南的城市、乡村以及飘着浓雾的边境线。若走进他们的生活会发现,平均每个月都会有人在工作中负伤,有些人伤势严重——子弹贯穿腹部、肢体被爆裂的手榴弹碎片割开。死亡会经常出现,至今已有40多人牺牲。
& J3 `. p) b3 m4 R
+ o2 a1 H0 G0 h* h, I “破案25万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2万余名,缴获毒品200余吨。”尽管如今云南缉毒警的职业训练和安全保护正不断加强,但死伤率仍是其他警种的数倍。0 B6 n. a3 R/ H! i6 p: ?
f" I; i% q9 O7 G2 Y3 C) o' I 危险的职业
l+ h9 }( f; P) w/ ~" D$ I
/ Y+ j- ~( x/ @8 h' y7 a, H m 李忠华缉毒时被手榴弹炸飞,脸上至今留有小弹片;他们常说活着要开心,这样牺牲了才不后悔
" G4 W; J; e2 l3 m8 H; E3 a& S# M/ H) `& [* T6 l5 D; e
警员李忠华的脸上有一道疤,他曾是一名缉毒警,多年前一名毒贩在他面前拉响了手榴弹,闷响过后,他和四名同事被气浪掀起。
7 G+ J& G: F7 `! M; [! M9 Q+ U
% Z7 ~+ K. ~ {, t- h9 q1 Q 十余块弹片刺穿李忠华的左半身,脸上留下一道无法消失的疤。至今无法取出的小弹片,还嵌在他的皮肤里。
6 x0 c7 Z3 {9 ]5 v& v9 Q# \
. J6 \: \3 P9 B, q 李有些耳背,手榴弹的响声损害了他的听觉神经。# r; c! ?$ T9 M+ @
1 [1 r. E' o4 H5 {. C; V
聊起这次爆炸,李对自己的伤情不以为然,他说“爆炸造成五人受伤,其中两位兄弟在他面前慢慢死去。”5 B# j# m1 [/ L B O! u8 D; f
- ^: p" O. S( v( E( _
如今,李不在禁毒一线工作,开始掌管警用防护用品,比如防弹背心和防弹头盔。对这项工作,老警官做的很投入。他说,当年要是有这些玩意,兄弟们就会少死很多。
: P; N* X( w5 a: \% ^8 A6 d8 i# v' L9 K- Q% h
事实是,近年来,为对抗呈上升趋势的武装贩毒,警方加大对缉毒警员的保护工作。每逢设卡时,防弹护具必不可少,在一些警队还配备了能够抵挡冲锋枪子弹的“芳纶(凯夫拉)防弹衣”。, S; G! q" G! X0 P( k
' |! B; @- U' A( V* M+ v 尽管警局不断加强对警员的保护,但一些缉毒警仍身处危险边缘。' i# o b @- _& ~& P/ u# g
! _3 u) s4 @# d
他们说,多数情况他们没法穿防弹背心,道理很简单,在秘密办案时,穿着防弹背心就等于告诉毒贩“嗨,警察来了”。
# ]+ T# T0 O& I, e6 s% i% @
) [6 V4 [1 N: a7 R V! D4 H 此外,他们经常要在热带雨林里爬上爬下,没有几个人能背着几十斤重的防弹背心走很远。! h' c8 K8 K; t4 T
2 ~9 w( f J T- e# K5 g5 n& P c
在热带雨林,追捕毒贩是一个极为危险的工作,任何一点闪失都可能受伤,甚至丢掉性命。
; w' M9 T, x1 {8 C, J: a
; W6 Z# Q6 W6 F 警员们说,一旦走进原始雨林就很危险,不但要提防持枪的毒贩,还要忍受铺天盖地的蚊子、蚂蟥、毒蛇以及树林里鞭子一样长满倒刺的藤蔓和腐叶下的溶洞。
! M, U3 w, J% ~ U c, e# Z( O5 c. t
据说近十年来,为此受伤(含轻伤)的人次已经接近六千多次,死亡20多人,而在一线的警力也就是两千多人。
, s9 S; G. J2 Q3 K/ p/ R6 Q/ Q! d8 y4 f E4 m5 q
“如果抓捕是在夜间,那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分钟会发生什么。”一位曾在办案时掉进溶洞的老警员说,溶洞里很黑,布满了不知名的毒虫。当地人说,这名老警员很幸运,多数掉进溶洞的人不是摔死就是被毒虫咬死。( D2 }8 e# _/ f* h7 |: ?. ]
' }. \7 D- |* } D% z
崔波(化名)是一名1982年出生的缉毒警,在不久前的一次缉捕行动中,他看见一个毒贩朝着另一位同事的头和胸连开两枪。8 o Z3 N$ D3 l3 h% J+ }) l; a) n
6 X3 O/ _3 M: ?& V G2 U' J5 J
“我心里明白,工作时危险随时都会发生。”他说:“早就习惯了。我从来不和家里人聊工作上的事情,只说开心的事。”
G" P* U# R( f& c7 i: G5 T& @# q: E F( t, U+ a; F/ {
崔波长得又黑又壮,他的T恤上写着“张三疯,快乐每一天。”
: H% I1 e6 y( H/ _5 Q6 C4 S( v2 `
几乎所有缉毒警都很乐观,他们说,活着就要开心,这样牺牲了才不后悔。/ ]/ Z- C/ q: b* y* L" Q
: O" u) u7 L- i2 T2 k& N
这些乐观的警员要面对的现实非常严酷。毒贩在漫长的边境线和灯光闪烁的城市里夺走他们的生命。
& o9 t" g7 m. i8 y
7 v. ^$ @( P: ~ “有些人被枪打死、有些人和毒贩一起掉下了悬崖、还有些人被手榴弹炸死。”一位云南禁毒局的宣传干部说,自己很不愿意回忆这些同事牺牲时发生的事情。) i5 D0 K5 {8 Q8 }* \' C
% k7 m# y/ b9 }1 [ “也没什么可怕的,”另一位缉毒警说,“危险让我们大家亲如兄弟。”
& V: w4 g. l# G
0 t; x; I8 O4 c% s$ l 兄弟8 F" Y. u! n( o6 |
! j+ e* H4 l- a
缉毒警们将毒贩逼至悬崖,毒贩掏出枪,警员刘念扑上去抱着毒贩滚下山崖2 y* ]" ]& n) E$ X/ H) ~! S
/ x/ E7 a0 T: K, A' l 澜沧江上,秦华把巡航的警用快艇开得飞快。颠簸的快艇里,两块糊在舱顶的方形人造革微微抖动。人造革下,挡的是拇指粗的弹孔。四年前,湄公河上的毒贩用机枪把船射出26个洞。当时秦华也在,身中两枪。
3 A$ P+ l, o, A; Y
d2 T& U0 Z! {3 r; G 遇袭时秦华所在的警船共有六人,让这位警官骄傲的是,毒贩用枪扫射了近8分钟,没枪的警员们始终像兄弟一样相互守护。+ K0 {1 T4 W8 O% l+ P
' f8 j4 l9 c& k& {2 z) m! E 为了把船开走,他爬向驾驶台,连中两枪后,政委冲了过去,周围是嗖嗖的子弹。为了给受伤的兄弟包扎,警员柯占军在船舱里蹭来蹭去,子弹击碎挂在身上的水壶和手机。
+ E3 [8 S2 t- l( A4 k, h
- d/ X& y! _0 j* K! z) j* z1 t. T 事后有人问柯占军怕不怕,他没多说,只是憨憨地笑。1 b% O0 E4 z3 b0 h3 j
* _) c/ K- L: g- p! U4 ]% x
柯占军1981年出生,是一位爱说爱笑的哈尼族小伙。警员们说,小柯笑起来脸上有酒窝,很阳光。前不久警局特意选了他的照片作为局里网站的形象照。/ i, K7 j p" ?- S3 X/ C: X# E# m, u
4 s6 B. _- K) g0 y 不过,如今再也见不到柯占军的笑容了。
( v+ T9 Z% W* {* S+ _2 F; D- C
5 E( M, p& x4 q# o; a) A 2012年2月,在一次缉毒行动中,为保护同事,柯占军用身体挡在持枪的毒贩面前,后者向他的头和胸连开两枪。
( ~) h; q& G5 O4 z; K- z7 k5 Q
" {6 H5 B4 L' M! j+ [ 柯占军的死让前来慰问的西双版纳州州长落泪。遗体旁,州长感慨,没有在小柯生前和他握手。面对州长的感慨,柯妻哭了。她说,占军的手已经凉了。
i) M4 ]# u) e- ~
4 m1 t b e* e' x+ N4 p7 | 秦华记得送别柯占军时,警队整整放了120枪,柯的办公室至今还保持着原样。$ T2 `+ F% X* W" u1 `* p, t7 v
# e# V5 l9 X) f/ c 罗晓生(化名)是一位大眼睛的禁毒队长,他坚信没有什么能够破坏缉毒警之间的友谊。+ ?# H5 B& w8 i4 S) U9 t6 d+ z
9 p) Q" N( C" \( |! M7 Z8 m; c J 几个月前,他所在的队伍进行了一次抓捕行动,一位叫刘念(化名)的警员,拼着命把大家从死亡的边缘拽了回来。
, R* T* f' ?8 ~; Z# A
" F( c9 w. d2 _( v9 P0 E 当时的情况是,在边境线上,警察截住一辆载有毒品的皮卡。车被逼停在悬崖边,警员们围了过去。罗清晰地记得,毒贩的车门打开后,一支M4冲锋枪伸了出来。距离毒贩最近的是刘念,面对枪口,他像弹簧一样扑了上去,M4没有打响。刘念抱着毒贩滚下了山崖。
: r/ g# G% Z/ @3 k1 _9 C+ p+ l4 o- B+ G$ g2 P+ ~8 D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一位老缉毒警说,有人为同事挡过刀子;还有人为同事挡过子弹,甚至手榴弹,总之当缉毒警面对危险时,人们想的总是,怎么能让大家安全,而不是自己。5 g1 o q5 c6 c0 R; U
+ b' P, O) s, B( c( X2 ?
这样一群人
. z d" }1 F. [. F
" a+ {- E+ o8 p 缉毒警必须毅力顽强,卧底时才不会说梦话、泄露身份;记忆力要强,要记得毒贩集团每个细节
2 n* q7 h. C5 r: k ] q0 _
2 ]7 }$ l" E( f 面对摄影师的镜头,缉毒警们会下意识地挡住脸。他们习惯把自己隐藏在公众视线之外,让这些人聚集在一起的是对毒品的憎恨和对国家的使命感。
1 W" a$ A" z5 ?5 ^% @
1 _3 ~3 L. D! j3 r' j1 [8 `5 z “或许你们认为毒品没什么大不了,但对我们来讲,它的危害是实实在在的。”一位少数民族的警员说,前些年毒品泛滥时,景颇族的寨子里人一个接一个地减少,为什么呢?人都因为吸毒死光了。3 K$ E' P/ ]. q u$ Y
/ d2 T4 S1 O9 T9 j, W$ ` 据云南媒体报道,在云南省边界,一个250多人的寨子,因为吸毒死亡的人数达到40多人,人口呈现负增长。另一位警员则说,有些人一旦吸毒成瘾,为了毒品就会丧失人性,男人抢劫、杀人;女人卖淫、盗窃,甚至不惜卖掉儿女。“就是为了换点钱,来上那么两口。”
- G) l1 }2 V: x1 c4 ]6 a+ d
2 s$ N* A+ y4 L3 U6 {, D “有什么能比得上这种感觉呢?你清楚,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而且知道这件事很多人不敢做”。一位曾被毒贩用枪击中腹部、又回到禁毒一线的警员,如此评价自己的生活。6 L/ m7 c# ~" ?- d$ u, Y
1 J6 T& g8 G' Z9 ?
他在禁毒一线工作了十几年,每次危险过后都会把自己喝的酩酊大醉,他的工资是每月3200块钱。% ?% _! b2 y' X# b
1 z9 s- u/ i8 R' S& H" M8 G
除去使命感,缉毒警还是一个对个人素质要求极为严格的群体。每一位进入这个群体的人都会接受考验。# b& p" w! ^9 d3 Y; \
' U2 d* L# k B0 T! ` 50多岁的杨富是一位高级警员,他的同事管他叫“割马草”(曾经在境外卧底,为毒枭放马)。! o( {8 n9 u4 t/ A7 @6 ~
, u( ~) b) n) b0 X! l7 r9 A 杨富说,选拔缉毒警要从多方面考虑。比如,有些新人会被要求制定一个抓捕毒贩的计划,并向领导汇报,借以考察其思维是否缜密。还有些人会被带到看守所参观,四五天后,他会被要求详细回忆关于毒贩的每一个细节,例如有什么面貌特征,有没有刮胡子或者脚上穿着什么鞋。
6 | ]$ Z) C* q4 D K; G7 a- U9 X s4 Y _% s
在危险的环境,铲除潜在的问题尤为重要。曾任禁毒大队副大队长的杨富说,缉毒警必须有顽强的毅力和记忆力,卧底时为了防止说梦话、泄露身份,整夜不睡是常有的事情。更关键的是要记得毒贩集团里的每一个细节,否则回来以后就无法形成调查报告。+ ?! [" U. x& Y% U( O r
0 x5 M, u0 o" O 与缉毒警聊天十分舒畅,这些人喜欢直来直去,从不遮遮掩掩。" l, u. Z5 [* X, ~2 t3 @
) S0 k+ ]& @3 O) V! m& y “你说怕不怕?当时一定不怕,因为只想着要活下来。”杨富说:“可每次枪战或危险过后,只要一个人在家,想起毒贩和枪战,心里都会哆嗦上一阵。”, r7 C) \3 O3 s& g. L
/ O2 B3 ]" D5 Z0 h- I
当然,也会有一些人不适应这样的环境申请离开。
4 f7 j8 J, c# [0 L1 i9 ^% F, b2 {, g
一位警官记得,有一次毒贩引爆了手雷,被震晕的警员们苏醒过后发现,地面上残留着一条大腿。这次经历让一名警员失眠了数日,随后申请调转了部门。不过,更多的人选择留下。2 @: A8 b U Q+ p! m+ P
9 R( ^4 N# P: o& d0 E! e; G: X
和许多受过伤的警员一样,张鹏(化名)对自己的工作感到自豪。他从小就想成为一名警察。“制服,手枪,样样都很威风”。
: A; d- {7 |! _0 T5 w% O9 ^7 @' ?$ h0 H. S- G6 A0 m5 H
不过数年前,他体会到警察威风的另一面。为了缉毒,他和几个兄弟隔着澜沧江与毒贩对射。交火中,一颗子弹穿透他的大腿,医生说偏一厘米大动脉就断了。
; v1 e2 f, _! B1 `' u' k d8 p2 A& ~ V3 P: ?
“医院里,我发誓伤好了就再也不当缉毒警,可我还是回来了,一直干到现在。”
$ v; ~/ v+ g- W" {7 G; m1 r
5 G9 g3 l$ B9 s; Z2 @9 B) U 这条路很长
$ i2 S# q$ T" ?. Q* U8 f2 F7 y$ e' O2 ^5 M9 T. D% h2 I2 i
5月8日,云南省公安厅通报,缅北地区鸦片种植面积反弹,毒情依旧严峻
" M; U" B7 L4 B/ S8 q- @2 q3 T
尽管缉毒警本身很乐观,但有些时候,他们的故事很悲壮。
5 c" V2 X9 D- E
/ H% y, W3 w7 K! L) K' y4 c0 ? y 2007年3月25日,云南省盈江县一个叫做月亮石的地方,发生一起惨烈的毒贩袭警事件,这次袭击中,三名警员牺牲,三名警员负伤。4 j5 g4 M) y8 i" O8 T6 Q
! F# k! ~+ e& D1 x" y& V' g 这是一次惨烈的战斗,本来想设伏毒贩的警员,却遭到对方的伏击。当在原始森林里,呈品字形设伏的警员准备缉捕毒贩时,AK47的枪声从四面八方响起。, E1 |7 Y0 H- a% n
7 ]; X$ A" r8 ?6 o7 i 这是一场呈一边倒的战斗,在密集的子弹和不断爆炸的手榴弹压制下,手持64式手枪的警员们被迫退到一块巨石后防守。毒贩的针对性很强,第一轮射击就打中了手持79式微冲的警员,他是警队里的唯一重火力。
- t/ B; Q; e& ~8 Y/ G- }" s' o8 B$ J. x# q) n2 }. a/ e8 Q
冲锋枪哑火后,警员只好用手枪还击,不过换回来的是一个接一个的伤者。
' K4 x% K0 l' \: o P- Y# }2 S- W- K4 S
“火力跟不上,打枪只是象征性的,隔一会打一两枪,尽量保留子弹,震慑对方。”一知情人士回忆,袭击持续10分钟后毒贩撤离。随后,缉毒警也开始组织抢救伤员撤退。3 Y6 v3 J2 y8 P6 ]
' h# ?, O" X/ E; j/ w
这次袭击共造成三名警员死亡,三名警员负伤。由于山高路远,急救措施不够,一位因失血过多牺牲的警员的临终遗言是“这路怎么这么长……”! c( V2 y3 k3 { \8 A1 {- Z9 B
% Q: A* y; ]9 _( m8 X 对于牺牲的民警,云南省公安厅一负责人负疚良久。这位参加过越战的大嗓门的高级警官说,他至今仍记得去年一个教导员在抓捕行动时和毒贩一起坠崖,遗体找到时,手还紧紧抠着毒贩的胳膊。
3 U @: T# M3 W+ H5 q4 p- E* w0 M8 Q) k; k6 x! ^2 c1 G1 G
他说,民警的牺牲换来的是,破案25万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2万余名,缴获毒品200余吨。
: n( O. v: i4 n0 e' B8 f5 ^+ s0 E, M: w8 v( a) |5 t) W
5月8日,西双版纳公安局,李景华指着一张泛黄的照片和记者拉起家常,她语速平缓,手指慢慢滑过相片。1 }/ ~2 w( c3 ]' e* z3 q+ n
, u7 V. M+ V- r6 O, ~9 U I
她说,“这几个牺牲了,这几个负伤了,还有这个因压力大自焚了……照片是1982年拍的禁毒班学员合影,当时70多人,现在仍干禁毒的,算上自己,只剩三个。”: D7 W# [ s8 q8 \! {
' d+ F3 h4 ]8 c1 h3 D5 ?8 { 就在这一天下午,云南省公安厅向前来采访的媒体通报了近期的禁毒形势。通报会上公安厅的官员强调,近来武装贩毒呈上升趋势,仅2011年一年西双版纳就查获武装贩毒11起,此外境外毒品种植也呈现反弹之势,在缅北地区鸦片种植面积已由低点的十几万亩反弹至五十余万亩,总体来说“毒情严峻”。
`: p6 g; z A4 x/ }3 D- [5 [/ K# v; B" o6 ~
□新京报记者崔木杨云南报道 j1 f: ^3 u2 v- 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