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864
- 斋米
-
- 斋豆
-
- 回帖
- 0
- 积分
- 62579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0-3-29
- 最后登录
- 1970-1-1
|
楼主 |
发表于 2013-8-19 19:52:31
|
显示全部楼层
2.《水浒英雄108赞》3 f8 ]0 [8 ^* b- X) s% a+ J) Y
牛牧野绘
+ ^4 t2 G0 S( [! {( o古人画水浒人物,不能不提明代的陈老莲。今人画水浒人物,军旅画家牛牧野是其中一位佼佼者。他出生于鲁西南郓城,其地的英雄河山、古老传说鼓舞了他,使他自幼就有着强烈的《水浒》情结。因而,在学习书画的过程中,他一直把“水浒人物”作为重要题材,目前,他成系列的水浒人物画已经完成三套,另外,各种以《水浒》为题的单体画更是不计其数。他说:“对某个题材若不能上升到研究的高度,是难以企及真正的创作的。”事实上,他的画作正是伴随着对《水浒》的一遍遍研读和探讨而不断深化和升华。他新近创作完成的水浒人物一百单八将,须眉毕现,观其线条则刀刻刃画,爽辣劲利,似有铮铮金石之声。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为每一位人物分别撰写诗句,蔚成“水浒人物一百零八赞”,诗画相配,相得益彰。
" B+ m& \0 C" A2 _3.《剪纸水浒人物座次谱》* o2 d' H* Y+ `5 h9 X: v1 h4 _
本套剪纸系为流传民间的珍品,刀味和纸感十足,囊括了剪纸作品中诸多特有的技法,如“月牙”、“栅格”、“锯齿纹”等。 构图平视、对称,画面均衡,美观大方,线条粗细相宜,色彩鲜明,柔和协调,人物形象鲜明,栩栩如生,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和收藏价值。0 h+ T. q; R9 u
4.《水浒英雄画赞》
# ?7 S) O) r% V2 F马骥绘+ O6 w2 {& q# i3 o: M
山东中青年画家马骥先生,潜心丹青,历数年功夫,绘水浒一百零八将诸人画像,其艺术风格独树一帜,审美视角独特,用笔果断泼辣、洒脱凝炼,表现力大度深厚严谨,具有强烈的色调突现,极具剌激力。昔人尝谓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因此,不同的画家所绘的《水浒》人物也各有千秋。马骥居山东之地,与梁山故垒不远,齐鲁民风朴野,从其用笔、施墨、敷彩、经营之中见出一股缘自梁山水泊的气韵,朴实而有山林旷野之气脉也,用色明快,笔墨爽利,活脱飞动,呼之欲出。
7 E0 m' M# o1 h3 B, r" F5.《明刻水浒人物图》6 B1 D+ ~; t1 f$ l
明.杜堇( R, L- d2 H' Q! u
《明刻水浒人物图》,清光绪六年(1880年)广东臧修堂刊本,有图五十四幅,每幅二人,绘梁山一百单八将。卷首刘晚荣序称:“得明杜先生堇为之补图……神妙出罗传之外。予藏之数年爱不释手,因择名手钩摹付梓,以会同好。”图版刀锋顺畅,背景繁复,人物大型,形像鲜明。明崇祯时陈老莲绘《水浒叶子》,仅四十人。本书将一百八人的英风侠气,皆绘写图中,以付剞劂。从这个意义上讲,其功甚伟。刘晚荣生活之世,去杜甚远,其所得是否出自杜堇之手,尚存疑问。此外,有清一代,一直以“诲盗”为由,严禁《水浒》,光绪朝亦不例外。故《水浒》一书,除清初芥子园刊本外,鲜见梓行。《水浒人物图》的绘镌,就显得更为珍贵,也为《水浒》这部旷世名作的木版画制作,打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8 D I7 B* W Z+ P3 w8 X# p0 f
6.《明刻忠义水浒全传图》
# u: ~; b5 x6 u- J明.刘君裕
- r+ R0 }" N6 O6 C) @) R" M& l4 }2 ~本书插图为明朝万历年间的作品,最初为100幅,后来明末杨定见刻《水浒全传》,又补刻了20幅,总计120幅图。本图在表现方法上有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极力避免每一回照例作一幅图的老套。而着重摄取书中最典型,最动人的故事与画面,来创作精美瑰丽的插图,图版由版刻名工刘君裕镌。构图严谨,刻绘精细。是同时期精品佳作。. w4 Z( }/ t* h8 F- k9 O7 n7 d
水浒人物画谱:周京新.exe
) p3 e5 ?. s( u$ l水浒英雄108赞:牛牧野.exe" ^5 Q/ N! r6 W: Y' a! s/ s. A# \
剪纸水浒人物座次谱:剪纸.exe
/ I/ @6 ~1 [( E3 K$ x; X* n/ C. j, z, o水浒英雄画赞:马骥.exe7 f9 z- |; ^" e* Q) r, L
明刻水浒人物图:明.杜堇.exe' M. e5 ?: T8 |; K9 U. o( b' G+ R( i
明刻忠义水浒全传图:明.刘君裕.exe
2 B& ~2 P4 t& h/ i- `! ]《白话孙膑兵法》
! | q- i2 o; H0 g4 D大小:770KB
# E5 l8 N6 d1 K9 s位置:classic\孙膑兵法.exe
$ t$ c3 h1 P* M; h4 F2 A《孙膑兵法》作为中国古代兵法专著精品之一。可和著名的《孙子兵法》、《姜太公兵法》、《鬼谷子兵法》、《诸葛亮兵法》、《三十六计》等兵书齐名。8 z) Z8 J8 o* S( _6 v0 {; G
《孙膑兵法》内涵极其丰富,不但对军事人员是不可多得的精品,对从事其他事业的人们也大有裨益。在解析中,作了一点联系伸展,便是希望能够引发人们的思考。只要善于从这部兵书中吸取营养,并能将其精髓运用于自己的事业,定将获益匪浅。
+ r/ ^. C3 l. d- D$ ~# Q《明季三朝野史》* ]8 |" Q R/ r
大小:408KB- v" o; G" A6 k! F
位置:classic\明季三朝野史.exe/ q/ W( {% r- Q5 T( i
明季三朝野史有四卷,原为抄本,崑山顾炎武所著。因其书记福王、唐王及桂王事,而又称清曰虏,在清代当为禁书。清季文网渐弛,遂有印本行世。5 R6 i+ n! P7 X: N# [. D
《闲情偶记》! V; x% W' G2 R7 f
大小:1.48 MB+ ~/ V# F5 y" M: \) v
位置:classic\闲情偶记.exe
7 C; w; o0 L, I( s$ W. H8 G所著《闲情偶记》若干卷,用狡狯伎俩,作游戏神通。入公子行以当场,现美人身而说法。洎乎平章土木,勾当烟花,哺啜之事亦复可观,屐履之间皆得其任。虽才人三昧,笔补天工,而镂空绘影,索隐钓奇,窃恐犯造物之忌矣。乃笠翁不徒托诸空言,遂已演为本事。- j* W4 d' s" t; b$ s k0 g
《狐狸缘全传》
; p3 j3 o0 g4 H4 j) ~0 }. J; v大小:117 KB9 c+ b u+ V: y; L6 n1 \
位置:classic\狐狸缘全传.chm
2 d1 W$ `3 d# u" J( o* ~3 R! E古代小说,讲述了人和狐狸的一段姻缘。
, J# s3 N7 L+ `7 I《中国笑林大全》
! c' z2 |8 i/ C3 f- q2 h% f! |$ J+ R大小:327 KB
9 f: L1 N% m/ M位置:classic\中国笑林大全.chm
2 H2 a# F( V# K' x中国笑林大全古代卷。 ? o- |- V* D# w( t
《亚力山大远征记》* m& S% N* H( s6 x |
大小:1.43 MB3 s% |# S1 o8 C( V
位置:classic\亚力山大远征记.exe
+ Y' z- I; e" H7 }1 M关于亚历山大的事迹,有很多人在进行撰述。事实上,还没有一个人物象他那样有这么多历史家进行记述,所记内容又这么不一致。我认为托勒密和阿瑞斯托布拉斯二人的记述较为可靠。因为阿瑞斯托布拉斯曾随国王亚历山大转战各地,托勒密则不但有同样经历,而且他本人也是个国王 。对他来说,撒谎比别人更不光采。此外,他们二人撰写亚历山大历史的时候,既然他已经死了,就再不可能有什么力量强制他们说假话,而他们自己也不会因为说假话得到什么好处。至于别人撰述中那些我认为值得记下而且并非完全不可靠的材料,我也采用了,作为流传下来的关于亚历山大的史料的一部分。如果有人奇怪:觉得既然已经有这么多人撰写亚历山大的历史,怎么我还会想到要写这一部呢?那就请他暂时按捺一下,先把他们的著作加以研究,对我这本书也有了认识之后再说。
) G! x$ I$ p. M( s《五禽戏》
G8 u3 n0 Z! W9 {- ^大小:612 KB
/ O) {+ j# T9 q5 o/ D位置:classic\五禽戏.exe
: @& l; T: c( }: R4 ^五禽戏是汉代的著名神医华陀创立,是一种模倣五种动物动作和神态的功法。6 w! v2 i; }0 q: ^6 e
模倣动物的功法早在汉代之前就有,如《庄子》中就有 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 的记载。华佗的功绩在於将以前的功法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并组合成套路,通过口授身传进行传播,让大家强身健体。五禽戏开始并没有文字流传,到了南北朝时期,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用文字记录了下来。
3 A4 z) N8 `' [/ c) J五禽戏的内容主要包括虎戏、鹿戏、熊戏、猿戏、鸟戏。* L+ X* I$ v( l. N" J
《晏子春秋》/ d. y; f/ n2 j. u3 T& v8 R
大小:915 KB( h. q' ^2 v `) C1 `
位置:classic\晏子春秋.exe6 F ], Y3 x+ z6 g
《晏子春秋》是记叙春秋时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晏婴言行的一部书。共8卷,包括内篇6卷(谏上下、向上下、杂上下),外篇2卷,计215章,全部由短篇故事组成。全书通过一个个生动活泼的故事,塑造了主人公晏婴和众多陪衬者的形象。这些故事虽不能完全作信史看待,但多数是有一定根据的,可与《左传》、《国语》、《吕氏春秋》等书相互印证,作为反映春秋后期齐国社会历史风貌的史料。
( u: \6 h! h% L9 R2 d7 I4 f《梦蕉亭杂记》! I1 `9 Q# O. w* o& M' h
大小:557 KB; T/ o" y# i" U- h
位置:classic\梦蕉亭杂记.exe
1 o7 b4 e3 F a! [; r# i本书是一本近代史笔记,曾为高阳大量引用。1 z( o* c$ G9 x- c* l6 b8 G
《高卢战记》
9 O% }: H: ^' L* `. q" ~7 T大小:1.11 MB
, w; K6 p% i' P位置:classic\高卢战记.exe
" }3 X, {2 T V" [《高卢战记》叙事翔实精确,文笔清晰简朴,历来很得到爱好罗马历史、拉丁文学和军事史等各方面人物的推崇,特别因为凯撒是罗马共和国时代第一个亲身深入到外高卢西部和北部、到过不列颠和莱茵河以东的日耳曼地区、亲眼目睹过当地的山川形势和风俗人情的人,给我们留下的是当时的第一手直接资料。在他以前,虽也有过一些希腊和罗马作者对这些地方作过一鳞半爪的介绍,但都是些道听途说得来的传闻,因此,《战记》又成为记述这些地区情况的最古老的历史文献,它对高卢和日耳曼各地区的从氏族公社逐渐解体、到萌芽状态国家出现这段时间里的政治、社会、风俗和宗教等记述,成为我们研究原始社会和民族学的重要依据,革命导师恩格斯的伟大著作《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就曾经大量引用过它,他的其他一些论著象《马尔克》、《论日耳曼人的古代历史》等,也都把本书当作重要的参考文献。9 ^. `5 s( x. r W( }5 _1 s
《古本水浒传》
0 n% x+ S* T0 v' H, F大小:0.9M" v% \0 B, h+ P# E& W6 c
位置:classic\古本水浒传.exe" G# r" t, L; R% z; _. Z! q
1985年河北人民版《古本水浒传》。0 \# W6 N, u0 p: a. ?" m3 I
这是我们目前见到的唯一一部署名施耐庵著的长达120回的《水浒传》。本书继前70回开始收录。+ |, d0 }6 ^* n& ]( |1 E* s K- R
这部书的前70回和金圣叹评点的贯华堂本《水浒传》基本一致;而后50回,则与目前流行的120回本《水浒全传》完全不同。这里的梁山好汉没有受招安,直到120回,他们还在与官军血战。这后50回曾由上海中西书局在1933年单独排印过,梅寄鹤先生的序言里记载了当时出版的详细情况。
2 D8 E$ A/ d. c# d《古本水浒传》的后50回,情节曲折,人物个性鲜明。在对它仔细研究后,我认为,它与前70回的作者为同一人。将后50回与前70回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前后的情节结构连贯吻合,布局前后呼应,形成了一个严密的统一体;没有前者,后者无法成立;没有后者,对前70回中许多情节安排也难以理解准确。前后人物形象特征一致,后50回中的主要人物只要看其言行就可以判断他是谁了,现在能见到的其他各种版本的续作都达不到这一水平。前后所反映出来的世界观一致;艺术风格一致;特别是语言的时代特征、地方特征也一致。更有意思的是,在艺术描写、语言表达上,后50回不仅再现了前70回中的优点,同时还再现了前面存在的某些弱点。
8 h2 U! z4 M! i1 {1 H4 y; q& `《徐霞客游记》/ F3 ]( k* s( _+ m% R
大小:382 KB3 ~! T: V2 j: |+ l
位置:classic\徐霞客游记.chm) X! \; x! l7 e. \) ]6 p) J) I1 }, z
徐霞客游记。另外本书还添加了点评介绍。9 @) [, o% R* R8 N1 ^7 d) d
《清刻历代画像传》
8 t( H) o) B7 p3 P+ K. B; R1 e$ B! c大小:6.86 MB
3 t9 m6 I* x3 B: m2 F, n' M. N位置:classic\历代画像.exe0 H$ k; ]- Q, I( H Q
丁善长,字心原,号莲峰,善绘事,尤长于人物,是清末著名人物画家。此本绘写历代圣贤名臣、异士、闺媛、仙佛等类人物一百余幅,是晚清颇负盛誉的人物资料集和人物画谱。此书原刊于清光绪八年,后世未见重梓。现特据以影印,以供绘画鉴赏临摹,同时,也是考查古代人物形象资料的重要图籍。
% B3 C8 A, ~# c2 |: J《古代侠义小说合集》" l$ u) c0 m( X5 @$ I
大小:16.6MB7 ?. C2 w) m" `5 V. T& x$ S. S
位置:classic\古代侠义小说合集.exe
) C6 Y/ T& j7 e4 ]本书制作精美,收集有古代侠义小说18部。6 I m0 _ e. L9 w$ p; b
任何一种文学现象都是人类文化意识的产物,而人类的文化意识又来源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因为社会上出现了不公平之事和残暴之人,所以就有了侠义之事和侠义之人,也就有了侠义、公案故事的流传,因而侠义、公案小说也就产生了。0 _1 M$ V" ^' m* K% g
综观我国古代小说发展的历史,侠义、公案小说以及由这两种内容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侠义公案小说以及由这两种内容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侠义公案小说,有一个逐步形成、成熟和发展的过程。由于它们在内容、主旨和表现手法上不尽相同,所以这三种类别,即侠义、公案、侠义公案小说并存于世。
5 H" w( T6 y4 \4 d; g y: w《楚辞》
0 [ ]# Z6 ?9 D1 q* P, H T大小:966 KB
3 h: M0 J6 `1 r+ c, S" N1 m位置:classic\楚辞.exe
! F5 E" K& }# J% q& b7 G4 m古书。含《离骚》、《九歌》等
- w& I& m6 ^- h《拾遗记》( Z; O I: i5 c* F8 ~
大小:795 KB
4 n9 s) X1 w) [+ { \/ q& E& P; p位置:classic\拾遗记.exe
1 l9 c* V; _" U3 _5 R% H8 I; ?7 _书所记事,起褒义,迄晋末。其前九卷,按朝代顺序叙述历史传说、神话故事和奇闻异事,第十卷为记诸大名山,体例有些奇特。它在内容上的一大特点,是想像力丰富,颇有科学幻想成分。按功能来说,它所写的“沦波舟”极似今日潜水艇,“贯月槎”极似宇宙飞船,“电影剑”极似导弹,“玉人”则极似机器人。它写的故事情节曲折,辞藻瞻丽,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就称它“事丰奇伟,辞富膏腴”。其中不少故事成为后代传奇小说的蓝本,故《四库全书总目》称其“历代词人,取材不竭”。* c/ p' o% ^' @1 e; j9 m: y; v
《水浒系列合集》
2 J0 n4 }& B F5 G3 t1 a- v5 o( I大小:19.8MB4 ~9 |' h5 j+ M! F3 u
位置:classic\水浒系列合集.exe
; O, g! L( E4 H- _. v* X除开《水浒全传》、《古本水浒传》、《水浒后传》,以及反面写作的《荡寇志》等外,还有《宋江日记》、《花香水浒》、《画水浒》、《文革水浒评论选》,另增加一些评论文章归入《贴吧精华贴欣赏》。总之,只要是和“水浒”两字相关的,全被本书一网打尽。$ `, h+ S( O- }0 Q( P( `4 ^
《老子传》1 o+ C! @) c3 g) M
大小:868 KB
* O* v& y. m7 @' r* T" P7 m2 H位置:classic\老子传.chm3 Q6 e0 G, @/ `
秋时期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道教奉为教主或教祖,尊为“道德天尊”,列三清尊神之一。《老子西升化胡经.序说第一》:“以为圣人生有老容,故号为老子”。《史记卷六十三.老庄申韩列传》内载“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河南鹿邑东)人也。姓李氏,名耳,字伯阳,谥曰聃(耳外轮平而卷不日聃);固守藏之史也。”“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 r- h) r0 N$ `7 d9 P
《全宋词》
; H3 @# }% H8 ?" S( r! j大小:2.59 MB: ]$ R% T8 t! w% o" _* e
位置:classic\全宋词.chm8 M! n' @; e- h9 |8 l2 g
《全宋词》是图书馆基本的藏书,也是了解宋代文学史、文化史的重要典籍。宋词,中华诗国之璀璨明珠。但悠悠七百馀载,历代兴替,终不见堂堂总集问世,学人深以为憾。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幸有前辈学者唐圭璋先生奋袂前行,广搜博辑,订补不辍,始成煌煌巨编《全宋词》。不唯两宋词坛之各流派各家数均可藉此而探索其源流,亦均藉百余年之风貌、学士文人之思想感情,亦均藉此而得所反映。 p& D$ a8 h0 g3 b
《新刻绣像金瓶梅》
3 B7 z' Z! ~2 @0 L, g* o M. N大小:22.3MB! t, ]6 e3 v1 o& T* W5 W& N
位置:classic\金瓶梅.exe
0 c, F) K% d$ S5 c3 q0 b/ Z) w《新刻绣像金瓶梅》内含崇祯版木刻插图200张.高清晰扫描图。+ }7 M) h" y+ u5 K4 X. ?
《金瓶梅》乃是天下第一奇书也!不幸长期以来,被冬烘先生和一小撮假道学家、伪君子们列为诲淫秽书,横加禁止。中国古典小说中,《水浒》以“诲盗”闻名,而《金瓶梅》却是以“诲淫”而著称于世,书均算得上是天下绝无仅有的奇观了。而且特别有意思的是,《金瓶梅》作者明显对《水浒》中潘金莲一节情有独钟,但他确乎有意要与施耐庵贯穿《水浒》全书中的“英雄主义”精神背道而驰,有心着眼于描画有血有肉的俗人俗事和世事的千奇百态,所以以致最后竟把《水浒》中的这段故事作为开始,借来演绎出这部惊世骇俗的大作来。尽管这些关联,但《水浒》一书的流传相对却要幸运一些。恭逢一位以造反起家的“匪徒”天子,不以“盗贼”为耻,并专爱号召大众造反有理,多少也还曾大力出版发行《水浒》用于其权利政治的目的。对比之下,《金瓶梅》的运道就要惨点儿,假道学家毒害华夏文明几百年以来,国人早已不自觉地被阉割成了谈性色变、谈淫为耻的精神上的“东亚病夫”,这部千古奇书,却因这“淫”讳,一直被禁、被封。便是在“改革开放”的“新纪元”以后,也只是限定在国内少数研究者和海外才有发行。
, g% `2 X$ ^7 t% K2 H4 w 其实细考起来,《金瓶梅》原算不上是“诲淫”之书的。就象《西厢记》一剧,无非多了几句“柳腰款摆,花心轻折,露滴牡丹开,蘸着些儿麻上来。”的情节,于是便被假道学家们目为“淫”了。《金瓶梅》中,这类情节其实也远远不算多,作者为了情节需要和对人物、事件的表现,仅以白描直书而已,并非刻意大肆渲染,也不是全书主旨。即便那些所谓“洁本”在“以下删去若干字”以后,大体上也不伤其作品原貌。更何况,就如金圣叹在《西厢记》批本中所言--“细思此一事,何日无之,何地无之?不成天地中间有此一事,便废却天地耶?细思此身自何而来,便废却此身耶?”以“淫”为秽者、为罪者、为耻者、为羞者,若为真道学家,倒不如真去自废其身,也让世界干净一些!其实,假如有一天这世界上真没有这“淫”事了,人类倒真也就“人将不人”了。“食、色”之为人性之根本,连孔老二也自叹未见有好“德”如好“色”之人,难道不是更说明问题了吗?* ]) E' @0 C6 Z. s
世人大力推崇《红楼梦》,实际上只能说明世人没几个读过《金瓶梅》。除去文采的买弄上《红楼梦》略胜于《金瓶梅》以外(从这点讲,《红楼梦》也多少可以与《镜花缘》一类的“假正经”之作为伍),《金瓶梅》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悟性和见识远在曹雪芹之上。读《红楼梦》,只能造就一些孤芳自赏、酸文假醋、至多象贾宝玉那样的自作多情的神经病和以此靠骗取丁点儿研究经费为生的几个可怜虫“红学家”而已。《金瓶梅》才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顶峰!也只有阅世深者,才能读得懂《金瓶梅》并能欣赏这样的亘古无双的大手笔和大彻大悟的境界。相对而言,《红楼梦》只能算小儿科,也只配给一些所谓的“才子佳人”们去读。基本上算是古典小说中的琼瑶小说而已。就拿现代的所谓“痞子文学家”王朔为例吧,照他自己的说法,过去一直是极为推崇曹雪芹的,在他成了“大腕儿”以后,终于有了机会仔仔细细读了全本《金瓶梅》,这才大惊小怪地发现这《红楼梦》竟是大抄《金瓶梅》,“不光是思想抄,连细节也抄。”,至多算抄得较成功而已。其实,读过《金瓶梅》的,特别是真正读懂了《金瓶梅》的,绝对没有人会再把《红楼梦》放在眼里。以《金瓶梅》这样的小说史上的奇绝文字,多少年来却不为大众所耳闻,只被少数学者、涉猎者所惊叹,这不能怪世人之无目,盖因伪君子们和假道学家们的长期禁锢和封杀所致。(至于说到抄《金瓶梅》,譬如前几年的《妻妾成群》或《大红灯笼高高挂》的作者,不信你问问他,有没有胆敢说他不是小抄了一段《金瓶梅》?而且恐怕还只是抄了点皮毛,借几个情节来假正经一番而已。)7 _% ~) ^9 h1 K; _, a! q
此外,《金瓶梅》虽然算不得是“色情小说”,但读者也别听信古人的胡诌,《金瓶梅》其实也不能当“劝世、戒世”之作观。比如象原序中的一些见解,未尝不是东吴弄珠客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为这部书不得不打的掩护而已。便是第一回开篇的“财色论”,至多只能算是《金瓶梅》编篡者的小说家笔法罢了,作者的匠心,不能仅仅从书面上的文字上去理解。此外,读者更不要轻信见识浅薄的评论者的误导。便是按《第五才子书》中潘金莲偷汉一节的评语的手眼观之,恐怕才高如金圣叹者,亦未必解得《金瓶梅》作者所表现的世事真谛,亦未必能领略得了这部奇书中的种种妙绝。
9 }/ s: q" W: \/ Q2 c《唐诗鉴赏辞典》
& a) j* `& Q. Q9 {大小:3.33 MB
8 e; u' }; c) G& d/ d6 u: V位置:classic\唐诗鉴赏辞典.exe
; {* n a) q% ^, h3 [中国是诗的国度,唐诗又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
2 X: ?& \% i8 J# Q 在唐代三百余年的历史中,涌现了无数诗人,其中如王维、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等,更是名垂青史、光照万代的大诗人。正是无数有名的大诗人和默默无闻的小诗人一道,构成了唐诗星光灿烂的景象,让千百年以后的诗人、诗坛黯然失色。
0 ]% `+ _2 ]2 i8 t为了全面了解唐诗的面貌,特编辑本辞典。本辞典共收诗人150 余人,诗1700 余首。, J6 m; v4 w: O7 O/ _$ k* l# w
《翠微先生北征录》8 C+ x5 _7 x B- U
大小:430KB
k' B. B8 z* P6 L位置:classic\翠微先生北征录.exe
a; c' ]6 f! B" |) J7 h! i该书由南宋人华岳撰。华岳,字子西,号翠微,贵池(今安徽省贵池县)人。为武学生,轻财好侠,开禧元年(1205年)上书谏止韩侂胄的北伐政策,触怒韩侂胄,被贬官下狱,放逐到建安(今福建建瓯)。韩侂胄攻金兵败求和,被宋朝廷诛杀。华岳得以被释放,登嘉定武科第一名,为殿前司官,仍郁郁不得志,又预谋去丞相史弥远,事被发觉,下临安(今杭州)牢狱,被杖死狱中。著有《翠微南征录》,为诗文集。《翠微先生北证录》为华岳被放逐期间写的富国强兵和御敌之策。* ?7 {. Q5 Z7 ?$ ^. B4 [. t
《红楼梦诗词工笔画》% C7 S' }8 F/ V7 ~# b- V3 P
大小:1.16MB
' g' Q! M/ V6 h9 s; R位置:classic\红楼梦诗词工笔画.pdf
$ N/ C/ D4 _% l# j9 y I# n红楼梦诗词工笔画。本书为PDF格式。
* E; J, e; i3 p( U3 e; R2 N" R注意:1.在运行PDF格式的电子书时,请事先安装PDF浏览器,否则会出现无法关联打开的错误。
+ W N' b& a+ w4 c/ r; j& X, `2.如果你安装本光盘“必备工具”里提供的PDF浏览器无法阅读PDF文件时,请安装Adobe Reader来试试,此软件在《软件指南》2008年1期和9期都有收录。1 L2 f B3 Y+ V3 F3 m. A
《巧联珠》( ]! s% J# Y Z$ K5 P- z6 l
大小:481KB* M) l3 B( Q4 H. @
位置:classic\巧联珠.exe
; Y* q8 H) Q, g+ U' o烟霞散人博涉史传,假于披览之余,撷逸搜奇,敷以菁藻,命曰《巧联珠》。其事不出乎闺房儿女,而世路诡(山戏)、人事艰楚,大略备此。予取而读之,跃然曰:此非所谓发乎情,止乎礼义者欤!亟授之梓。不知者以为途讴巷歌;知者以为路之“风”、“雅”无愧也。嗟乎,吾安得进近令词家,而与之深讲于惰之一字也哉!
, D) O9 `. A' N8 o《神仙传》7 c& ?4 c6 W2 K2 B! e3 Y
大小:547KB- V0 t d+ Q* L3 Q( M. \9 d
位置:classic\神仙传.exe
. \# n Q# k" B, l道教神仙传纪。晋葛洪撰。据葛洪自序称:此书是为了回答其弟子滕升关于仙人有无的问题而作的。该书“抄集古之仙者见于仙经、服食方及百家之书、先师之说、耆儒所论,以为十卷”。葛洪编集此书,意在宣扬修道成仙者古已有之,论证神仙可学,不死可得。书中所述广成子、老子、彭祖、河上公、刘安、李少君、张道陵等人事迹,较之《史记》、《汉书》记载多有增益。壶公、蓟子训、刘根、左慈、甘始、封君达等人传纪则与《后汉书·方术传》大体相符。后世道书仙传颇受此书影响,文人小说诗词亦多取材于此书。
/ `$ m! q0 t; m5 @ o4 G《二十年目睹之怪现象》! T+ p: U7 [5 Q" E
大小:665KB" I8 {7 l5 T* v3 W3 ]; }6 _
位置:classic\二十年目睹之怪现象.chm+ A/ x! n3 v! n/ _* I" w
本书是清末盛行一时的“谴责小说”中代表作之一,写的是从1884年中法战争前后到1904年前后二十多年间,以官场为中心的社会各界的怪现象,暴露了封建专制制度末期政治和社会的黑暗。' C; Y# V' R. ~* A) s$ u
《战国策》2 Q) P2 Z4 e" A4 i1 E
大小:2.01MB A+ U/ n C% h6 V
位置:classic\战国策.exe
4 ^6 N5 c; F( R! x6 [. j# M以国分类,各自成策。计分西周、东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每策若干篇,每篇若干章,共486章。记春秋末至秦,凡245年史事。从春秋末年韩、赵、魏三家灭智氏开始,到秦二世继位为止,各国的政治、军事、处交情况都得到反映,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资料。
( U% P5 s+ f( R! A `( p; _《南明史》
# y# @5 G1 J: E% s大小:1.84MB( ] _" F3 x. L* r- x" B
位置:classic\南明史.pdf7 m) S( j1 Q9 b2 b
这部书以学术价值为前提。不满足与“言必有据”、“无一字无出处”而是力求在史实上考订准确。有些问题难以下结论,只好暂时存疑,同时在正文或注解中指出疑点所在。本书为PDF格式。
6 L7 A A1 Y& @5 `# L: p注意:1.在运行PDF格式的电子书时,请事先安装PDF浏览器,否则会出现无法关联打开的错误。% B" i* B" L, N5 l" h% n
2.如果你安装本光盘“必备工具”里提供的PDF浏览器无法阅读PDF文件时,请安装Adobe Reader来试试,此软件在《软件指南》2008年1期和9期都有收录。
" g& O- x1 i; g0 p《二十四史及清史稿》9 Z( `5 i! B- N6 I1 ~
大小:59MB' t0 }2 a$ h( u7 O2 L% z% n4 e
位置:classic\二十四史及清史稿.exe
7 ]# S, {5 R2 {" Z$ _二十四史,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公元前2550年),止于明朝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计3213卷,约4000万字,用统一的纪传体编写。1921年,中华民国总统徐世昌下令将《新元史》列入正史,与“二十四史”合称为“二十五史”。但也有人不将新元史列入,而改《清史稿》而列为二十五史,因此本书实际应该叫《二十五史》
, K' ^- A0 K/ v: L在中国浩如烟海、多种体裁的史书中,纪传体史书被称为「正史」,居于各种史书的首位。到清朝乾隆年代编辑《四库全书总目》时,以纪传体史书记述的内容为正统历史,并诏定《史记》至《明史》二十四种史书为「正史」;自此以后,「正史」便成为《二十四史》的专有名称。6 u3 G* a$ P) k& b, \+ s) A
《清史稿》全书五百三十六卷,其中本纪二十五卷,志一百四十二卷,表五十三卷,列传三百一十六卷,以纪传为中心。所记之事,上起1616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国称汗,下至1911年清朝灭亡,共二百九十六年的历史。《清史稿》是由民国初年特设的清史馆编修的,以馆长赵尔巽任主编,缀荃孙、柯劭忞等为总纂,另设纂修、协修、提调、校勘等职。参加编写工作的先后有一百多人。《清史稿》于1914(民国三年)开始编纂,1920年编成初稿,1926年修订一次,1927年秋大致完稿,前后历时十四年。
( {) w/ M) T6 v. w& \% h; }序号 书名 作者 卷数9 |2 }9 X* J( q2 F
01 史记 汉·司马迁 130# x) X! U- Z" X2 H/ F
02 汉书 汉· 班固 100; ?" v6 G2 z- w; a- i$ Q
03 后汉书 南朝宋·范晔 120- y _, w; y, x; x0 G( z0 l
04 三国志 晋·陈寿 65! w0 U% n7 T: R8 |( z0 P
05 晋书 唐·房玄龄等 130$ V0 n; N) p$ l+ l' Z! j
06 宋书 南朝梁·沈约 100. h) V$ m* W/ }& C3 `) d0 t
07 南齐书 南朝梁·萧子显 59 s/ H( `0 Q! t! k& ~3 j" b7 n
08 梁书 唐·姚思廉 56
6 v" k7 N) l7 y; A' }/ y! {/ {, b+ {09 陈书 唐·姚思廉 36
( X9 j( I5 l6 }/ p; x10 魏书 北齐·魏收 114
}, t; K6 z, ?( q1 |11 北齐书 唐·李百药 50 U) E- |5 r1 B/ g& |/ P' H
12 周书 唐·令狐德棻等 50, o. ~* I5 _5 n9 o: @) H7 j1 h
13 隋书 唐·魏征等 85* [3 r3 R: t' f& e' T3 c: I
14 南史 唐·李延寿 80
- a' ~( `$ Z) P6 K+ z! `9 w15 北史 唐·李延寿 100
! j$ Q$ f6 C( ^$ n: S; s16 旧唐书 后晋·刘昫等 200
1 }, @3 ~2 l4 r2 w0 j c17 新唐书 宋·欧阳修、宋祁 225! S" P7 w9 L; @! ?9 E7 O
18 旧五代史 宋·薛居正等 150
" ^0 k/ Q- @5 [ o/ j, H. R2 @: U19 新五代史 宋·欧阳修 747 @3 _ P0 q A
20 宋史 元·脱脱等 496
5 ^- j; Q2 z( G+ E8 [21 辽史 元·脱脱等 116# z) [5 Y! B C3 z+ c( R3 ~
22 金史 元·脱脱等 1355 W1 R/ N6 g4 t6 N; n! ]' v2 v
23 元史 明·宋濂等 210
: v6 l( a* U. U# ^7 k24 明史 清·张廷玉等 332
4 p$ _) b8 h; i5 h1 ^25 清史稿 赵尔巽 5295 V! R3 `( Q6 n% @* |3 W
《毛宗岗批评三国演义》! `, I1 u$ @0 M) P; Y, B
大小:2.38MB
6 a/ E, C. I# L3 w位置:classic\毛宗岗批评三国演义.exe
* }* g" v d }/ d y, h: Q余尝集才子书者六,其目曰《庄》也,《骚》也,马之《史记》也,杜之律也,《水浒》也,《西厢》也。已谬加评定,海内君子皆许余以为知言。近又取三国志读之,见其据实指陈,非属臆造,堪与经史相表里。由是观之,奇又莫奇于《三国》矣。或曰:凡自周秦而上,汉唐而下,依史以演义者,无不与《三国》相仿,何独奇乎《三国》?曰:三国者,乃古今争天下之一大奇局;而演《三国》者,又古今为小说之一大奇手也。异代之争天下,其事较平;取其事为传,其手又较庸:故迥不得与《三国》并也。% l0 A2 Z# G* W$ Y! y. W4 P6 v4 T4 u7 R _
《狄青传》
# A! L) t$ Y: ^% i r3 k大小:1.7 MB
; K5 K( M$ @* H+ F; E/ a4 F- m位置:classic\狄青传.exe
* f+ ] j2 s+ o, t7 K! R( V在中国历史上,爱国英雄代不乏人;在中国民间,英雄传奇小说洛阳纸贵。狄青五虎将的故事,就和杨家将、呼家将、岳家将的故事一样,长期以来传诵不衰。本书收录了《万花楼》(《狄青初传》)、《五虎征西》(《狄青前传》)、《五虎平南》(《狄青后传》)三个讲述狄青五虎将故事的传统本子,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完整的狄青五虎将的故事。
( V1 @8 ?9 |8 ] A6 N5 u% z% t《万花楼》(全称《万花楼杨包狄演义》,又名《大宋杨家将文武曲星包公狄青初传》)演过英雄传奇人物杨宗保、包拯、狄青等忠臣良将抗击外侮、斥佞除奸、忠君报国的故事。包公断狸猫换太子案,杨、包、狄与奸相庞洪的斗争都写得有声有色,扣人心弦,杨宗保的老成持重,狄青的血气方刚,包拯的足智多谋,都会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9 `; `: M+ O* N! l《五虎征西》(又名《五虎平西珍珠旗演义狄青全传》)的故事承接《万花楼》,叙述狄青、张忠、刘庆。李义、石玉五虎将出征西夏的过程,以及狄青和单单国八宝公主的爱情故事。其间还贯串了包拯和狄青等与奸相庞洪的忠奸斗争。
2 o7 S5 o' h' H/ X《五虎平南》(又名《五虎平南狄青后传》)承续《征西》故事,叙述以狄青为首的五虎将率兵南征,平定广源州依智高叛乱的经过,以及狄青的两个孪生子狄龙、狄虎在出征中与敌方女将段红玉、王兰英之间的爱情纠葛,同时也穿插了包拯、狄青与朝中奸佞斗争的线索。; i, q, T, b) D' H
本书故事背景大体有些史实依据,如狄青与庞洪的斗争,狄青征西夏赵元吴以及平叛依智高等,均见于史籍载录;书中人物也大多史有其人,如狄青,《宋史》有《狄青列传》,是著名的北宋将领,包拯是有史可查的清官,等等。但离奇的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则是小说家头脑的产物,不可与历史混同。7 n, |3 Y% ]" u
在传统中国人的心目中,中华帝国的大一统观念是神圣不可动摇的,可在北宋时代却偏偏外侮不断,后来宋亡于金、元,明亡于清的历史现实,更使得国人痛心疾首。在这种社会一心理背景下,讲述英雄传奇的文艺作品(如评书、戏剧、小说)流行起来,因为这对于民众心理来说,是一种对社会现实的补偿,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群众的爱国主义情感、英雄主义情结。4 i; O4 ]( U. w4 o* C( {
本书《万花楼》用的是聚文堂本,《五虎征西》、《五虎平南》以光绪三十年上海书局版为底本。限于学力,在整理排印中难免出错,欢迎有识之士批评指正。
+ R% |3 g$ |$ j. B" |《神农本草经》
/ Z) h7 G3 D8 D; s+ n! Q; P大小:1.15 MB
" _- g; Z0 p N0 {2 q1 {( b位置:classic\神农本草经.exe
/ B1 J* l1 u/ R《神农本草经》又名《神农本草》,简称《本草经》、《本经》,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撰人不详,“神农”为托名。其成书年代自古就有不同考论,或谓成于秦汉时期,或谓成于战国时期。原书早佚,现行本为后世从历代本草书中集辑的。该书最早著录于《隋书·经籍志》,载“神农本草,四卷,雷公集注”。《旧唐书·经籍志》、《唐书·艺文志》均录“神农本草,三卷”,宋《通志·艺文略》录“神农本草,八卷,陶隐居集注”,明《国史经籍志》录“神农本草经,三卷”,《清史稿·艺文志》录“神农本草经,三卷”。历代有多种传本和注本,现存最早的辑本为明卢复辑《神农本经》(1616),流传较广的是清孙星衍、孙冯翼辑《神农本草经》(1799),以及清顾观光辑《神农本草经》(1844)、日本森立之辑《神农本草经》(1854)。+ c9 F2 ?- _' [' H, V8 ]9 k- f
《宋元学案》
/ }9 x3 r/ f7 P; ]0 `) |6 i8 I4 e大小:2.57MB
+ k* P# f7 ~/ s" B& K+ R位置:classic\宋元学案.exe, Z. `4 M3 J6 }% A
《宋元学案》,共100卷,最早为明末清初黄宗羲整理。康熙十五年(1676年)黄宗羲完成《明儒学案》后续修此书,仅成17卷并序而卒,其子黄百家续作,又成8卷,后由私淑弟子全祖望於乾隆十二年至二十年(1747年—1755年)补述,成91学案,也未竟而卒,后来底稿归勤县卢氏抱经堂(人卢月船手)、残本归宿愿蒋氏。宗羲六世孙黄征、七世孙黄直垕又补充为86卷,道光年间流入浙江学政陈少宗手。道光十八年(1838年)王梓材、冯云濠受督学何凌汉委託,整认讹钟,始成100卷。成91学案,共记宋元学者超过2000人。道光十八年(1838年)刊於浙江,却毁於鸦片战争,光绪五年(1879年)张汝霖再次主导,翻刻於长沙,成通行的100卷《宋元学案》,从草创到成书、刊印、通行,前后历经200餘年。此书为初步瞭解宋、元二代理学家、哲学家的生平,思想大要,全书首冠《考略》,历叙成书始末,次《序录》,次学案正文。并节录了宋、元二代诸儒思想的文章。
6 O# r T3 V1 W; Y) r' E《笔花医镜》, P, W* u7 _0 \0 i' j; Q* e/ |8 }- c) ?
大小;646 KB
( x8 q6 X6 W4 Q位置:classic\笔花医镜.exe
: d# C# y& A2 x$ _/ {天地阴阳。风寒暑湿。冷暖虚实。各因其人体气以受病。各因其地时气以致疾。原非一概而论。即如两人同一病。致病受病。就有不同。并有一人一身前后同一病。而筋络脏腑之行。又有不同。命之理微。地之理微。医之理亦微。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诚不我欺。迥乎难挽。甚未容易言医。其故或在认症之不真。学问所不到。譬之行兵临阵。有所不久。不久而即不熟。且人之受病。有内有外。有虚有实。有火有寒。有阴有阳。有暑湿而似乎虚弱。有虚弱而类乎风邪。是凡医家不可以不细加体察。予风尘薄宦。无济世之力。有救人之心。无论其力之能与不能。而心之再无下尽其到也。偶与友人沈月枝论及世道人心。因而就病谈医。于是乎渠欣欣然出示笔花医镜一书。书系抄本。予捧而翻阅。恐不克久而不忘。且此等书果可以济世救人。何妨共诸同好。予骤然付梓刊印。布告同人。或为医家之一助。不没江公一片婆心云尔。: B9 @! F' W" r/ l" [( N/ N% Q& [
《唐诗百话》
- Y0 N! z, ^5 A大小:1.90 MB4 U( _# |& b( Y0 K5 ?
位置:classic\唐诗百话.exe
" T, T# o9 t# P5 g' O唐诗一百首,以及注解。& W0 [8 T* g5 e# o4 C1 l
《唐书志传》
# B" X' q8 u3 _- @ {! L/ b大小:828 KB* i# _5 w- p$ _: S: d D
位置:classic\唐书志传.exe
: s7 t5 E+ k/ b$ r* g( ~8 Q9 E! ^《唐书演义》,书林熊子钟谷编集。书成以视余,逐首末阅之,似有紊乱《通鉴纲目》之非。人或曰:“若然,则是书不足以行世矣。”余又曰:“虽出其一臆之见,于坊间《三国志》、《水浒传》相仿,未必无可取。且词话中诗词檄书颇据文理,使俗人骚客披之,自亦得诸欢慕,岂以其全廖而忽之耶?惜乎全文有欠历年实迹,未克显明其事实,致善观是书者见哂焉。或人诺吾言而退,余曰:“使再会熊子,虽以历年事实告之,使其勤渠于斯,迄于五代而止,诚所幸矣。”因援笔识之,以俟知者。: `, N! V+ K G* |9 U; T; a. V
《公笃相法》# Y7 s. l8 N. N
大小:1.04 MB& e/ P2 t; \5 ~+ t7 V: N" d
位置:classic\公笃相法.exe
4 }2 U" `& ~( }公笃看面相法。
) _( c8 q. G) V8 g% D《笔花医镜》
% |3 f* ]3 f l' L; O% ?大小:646KB
" c1 K3 W3 s. m3 s* A( l, \位置:classic\笔花医镜.exe+ A4 M: d, h1 b; }
天下之至变者病也。天下之至精者医也。欲极其精以穷其变。虽千万言不足以发明其绪。是以岐雷贷季而后。名家辈出。议论纷如。而合诸病情变幻。有难以按图而索骥者。暾何人斯。而敢以一二浅言。谓足以罄乃事乎。然至变者病。而可见者恃乎形。至精者医。而可据者恃乎理。以形求理。即以简驭繁。达乎此。通乎彼。固有千万言所不能尽。而一二语足以赅之矣。暾自中岁究心医学。往来于江浙之间。深知其难。亦不敢自安于拙。迨服官东粤。学渐荒芜。而习见此邦医士。如文家相题布局。理法未清。其何以司活人之柄耶。病家固不甚讲求。但以神鬼为福。即偶延医诊。而默受其误者。亦终莫之知。是诚不服药为良矣。可 也夫。暾久思引救。碍于官箴。兹将引退还山。略举其要。镌为一编。俾人人得有简要之方。偶遇一症。自可按对病情。审为何脏何腑。是阴是阳。不乖乎表里虚实寒热之真。即知为心肝脾胃肺肾之疾。症既洞澈。药自效灵。较诸授命于瞽。以身为鹄者。其损益可昭然判也。诚愿有志者熟玩是编。据为要领。而旁参诸大家之说。自可一览了然。将近以事亲。远以济众。于生灵不无稍补焉。是为序。' V: m6 I& x1 R5 A! O7 \# K: @4 D
《山海经校释》
: o" P& k8 j6 l- V大小:689 KB
8 ]" \6 G/ [* p' t9 `" _位置:classic\山海经校释.exe
2 K a1 E! B } \; Q3 x) U8 j' U山海经是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经多人写集成的一部古书,作者大概都是楚地的楚人。《山海经》是一部以神话为主流的书,它的内容包括范围庞大,它除了保存有大量的神话资料而然,还涉及到学术领域的各个方面,诸如宗教学、哲学、历史学、民族学、天文学、地理学、动物学、植物学、医药卫生学等,此书内容包罗万象,可以称得上是一部当时的生活日用百科全书。此书《五藏山经》的各经后面,大量列举了祀神所用之物,有雄鸡、犬、牡羊、圭、璧、璋、糈……等,而“糈”字在各经中所见最多。“糈,精米,所以享神。” 即是说巫师用精米来享神。《山海经》祀神物中多用糈,又有关於医药、咒禁、神怪等记叙。所以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里说它“盖古之巫书”,当是平情之论。
- e4 _+ {* M, _4 O* i袁珂先生在《山海经校注.序》中曾这样说:“《山海经》匪特史地之权舆,亦乃神话之渊府。”说《山海经》是中国神话的“渊府”(宝库),是为历来研究中国神话的学者众所公认的。$ D% z8 I, y. n$ N! O3 Z
鲁讯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亦说《山海经》“盖古之巫书”,又在《汉文学纲要》中说“盖以记神事”。足以证明《山海经》是一部极具神话研究价值的古书。; F+ z4 ]1 Z# g1 h7 N+ L" {+ G
整部《山海经》大约可分如下几部份:
8 A" O/ k+ z7 B7 X一.《五藏山经》,共五篇 ,约占全书二分之三以上;内容有关山川地理、祀神的典礼仪式和所用之物,间中叙写到诸山山神的形貌和神力。
- O- N, T; e& j K+ l+ j二.《海外经》,共四篇;内容多记海外各国的异人、异物,也有些古老神话零片记叙,如夸父追日、刑天断首。- p4 ~3 t1 T, Q7 L! |: P
三.《海内经》,共四篇;内容是记海内神奇事物,如昆龙景象、建木形态、巴蛇、雷神等。' W. a/ _9 ~7 @2 _" [8 X
四.《茺经》,共五篇;内又分为《大茺经》四篇和《海内经》一篇;内里记录了一些有关帝俊和黄帝(古代东西两大民族所奉祀的上帝)的神话。此经是保存神话资料最多和最原始的;大部份重要的神话材料几乎会萃在这裏,而这部份之写作时期可能比经中其他部份还早。9 d) u! V9 T" v7 E( o+ \) Z# X
从 “海外南经第六” 起到最后 “海外经第十八” 止之十三篇,简称为《海经》。和前面的《五藏山经》即《山经》合起来,总名之曰《山海经》。
: R; ]+ [2 O, j3 o/ m* P《红楼梦合集》" I x8 H, L. j: l: `
大小:10.6 MB
4 ^6 C. w+ l9 R, X( G! n; z; O8 F位置:classic\红楼梦合集.exe) `+ F4 D S" X7 C( ]) K0 G
红楼梦合集& v3 e/ g+ {; P
《清代官场图记》" L0 N2 l/ g. N$ n) u$ o
大小:1.41 MB. f4 E$ X! E& ^6 x& ?- j' L) e) h
位置:classic\清代官场图记.exe
% I* y9 X% C- [7 r6 x凡是对中国传统社会了解多一些的人,都知道官的重要。清末人欧阳钜源这样写道: 官之位高矣,官之名贵矣,官之权大矣,官之威重矣,五尺童子皆能知之。 士人因此对做官趋之若鹜,阿Q因此见了官腿就发软,民间因此也就有了形形色色的官崇拜习俗。
+ m! G2 ]. r$ k, H& e/ F《两汉开国中兴传志》
# i" m, i' n* c2 @. }) Q大小:592 KB% _% y" T* `+ D9 a {. ^6 u$ `
位置:classic\两汉开国中兴传志.exe- R. ]9 n4 ?/ s. t
两汉开国中兴传志。
" J8 m |- x0 U3 g* P7 `7 j《唐宋传奇》 x/ X" F4 \* a/ v& k) z/ T% U
大小:931 KB; d; e* o6 ^5 m% g5 Q5 l
位置:classic\唐宋传奇.exe
! P D; H x. G包含176篇唐宋传奇作品。 唐宋传奇 是指我国唐朝与宋朝两代流传于民间的一种 短篇 小说 .尽管它还不能称之为完全意义上的 小说 ,但 是这些短篇故事不仅情节委婉曲折,结构完整,而且文笔典雅 优美,题材更是多种多样,生动之极,常常是略略数语便把故 事的人物勾画得栩栩如生,其形象十分鲜明突出. 后世的人们称之为 传奇 , 一则是因为这些故事大多情 节离奇,想象怪异,不同于平常生活,有的还罩上了一层神话 色彩,使得这些故事情节更加曲折优美,寄托了当时人民大众 的美好愿望和理想.其二则是唐代中晚期间,有个书生写了一 本小说集,取名为《传奇》, 其中收录了不少这种故事,因此 后世便一直沿用这个名字而称之. 这些传奇故事包容极广,就其人物方面而言,不论帝王将 相,贩夫走卒,还是娼妓优伶,豪侠飞贼,书生门客,均有涉 及,所塑造的人物个性鲜明,有细腻传神的细节描写,有体察 入微的心理刻划,一个个人物仿佛呼之欲出,让人喜不自禁. 从这些传奇故事的内容来看,更是丰富多彩,令人目不暇 接.有爱情,有豪侠,有讽刺,也有梦幻和怪异不经的事物. 其中爱情这个千年不化的主题最多,作者们描写了一对对青年 男女,尤其是女性为争取婚姻自由,为追求幸福爱情,而不惜 付出任何代价来反抗封建礼教的压迫,其中有许多故事掺杂了 一些神仙鬼怪之事,体现了当时的人们希望超脱封建礼教的美 好愿望.在这些爱情故事中,有的女性成了封建礼教的牺牲品, 作者详细描述了她们所遭受的压迫,对她们寄予了深切的同情 和哀思,并对当时 门当户对 , 父母之命,媒约之言 的 封建婚姻制度进行了无情的鞭挞和批判.但是,作者们也让人 们看到了希望,他们还叙述了许多青年男女勇于斗争,坚持不 懈,最终结合在一起,共同走过美好人生的事迹.9 N% Z( o4 e. {% V/ a1 h/ J! ~
《奇门遁甲》: Q+ p& O1 V% X
大小:501 KB
2 D/ ]3 [/ J0 a' J2 U2 a位置:classic\奇门遁甲.exe3 R) Z% Y$ l) M* Z5 l
奇门遁甲是易学中衍生出来的一个影响较大的占测门类。它大约产生于汉魏以后。
: |$ Q7 m* M7 X奇门遁甲以后天八卦,洛书,二十四节气时,空。数相配以构成基本格局和构架。这个格局和构架是多维的。占测时把具体时日置于这个格局之中,判断以某一点为中心,宇宙中具体时间具体方位万物的流变规律并构成的吉凶环境,从而给人们提供抉择行为的动向和时间的依据。
8 p) K+ w9 @7 G" p$ u7 M这个占测门类为什么叫“奇门遁甲”?“奇门遁甲”的含义是什么呢?就是由“奇”,“门”,“遁甲”三个概组成。“奇”就是乙,丙,丁三奇;“门”就是休,生,伤,杜,景,死,惊,开八门;“遁”是隐藏的意思,“甲”指六甲,即甲子,甲戍,甲申,甲午,甲辰,甲寅,“遁甲”是在十干中最为尊贵,它藏而不现,隐遁于六仪之下。“六仪”就是戍,已,庚,辛,壬,癸。隐遁原则是甲子同六戊,甲戍同六已,甲申同六庚,甲午同六辛,甲辰同六壬,甲寅同六癸。另外还配合蓬,任,冲,辅,英,芮,柱,心,禽九星。奇门遁的占测主要分为天,门,地三盘,象征三才。天盘的九宫有九星,中盘的八宫(中宫寄二宫)布八门,地盘的八宫代表八个方位,静止不动,同时天盘地盘上,每宫都分配着特定的奇(乙,丙,丁)仪(戊,已,庚,辛,壬,癸六仪)。这样,根据具体时日,以六仪,三奇,八门,九星排局,以占测事物关系,性状,动向,迭择吉时吉方,就构成了中国神秘文化中一个特有的门类----奇门遁甲。
' n5 r1 U# O: L, G7 E6 @《医学三字经》
+ @+ X1 c! w0 S大小:421 KB
% Y/ i1 B- V8 o8 T! F9 c$ S" m( v位置:classic\医学三字经.exe) W, A; c6 |$ f$ ~0 L. m) F ^! p
三字经的医学资料,非常不错哦。
2 x+ X! ]) i; @* r( |1 u《三国志通俗演义》
: h) {! b) N, K9 {9 R1 B4 @大小:3.09MB
" v* s" Q( i0 F( m) i0 E位置:classic\三国志通俗演义.exe/ D- q. O; r/ P$ @4 t' L
(原题《明弘治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为罗贯中原著。其书在思想与内容上与现今流传的毛本《三国演义》(毛纶、毛宗岗父子修改过的《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有很多不同之处的,是阅读和研究三国历史的一部重要著作。
5 u1 {2 p1 t2 d/ e7 ?: 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