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716
- 斋米
-
- 斋豆
-
- 回帖
- 0
- 积分
- 266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0-3-23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前几日,看到有同学在论坛上谈论交大为何衰败,在此,新开一贴,供大家直抒己见。
6 @/ C" C+ Z) [7 B0 L
$ i7 {7 K8 L8 D* s; E7 K Y我就先拍个砖,首先要说的是交大是否真的是衰败了?因为学校当局无时无刻不在宣传近年来的发展,也常说学校处于历史上的最好时期。但事实上呢?好像土木学科排名已然十名以外,综合排名,很多排行榜已落至60名开外。是不是可以这样说,交大已然下滑到历史的最低点了。
m) f" Z2 p5 |5 o; n+ S
3 v# _9 `- [4 e2 Q/ e那么,交大是如何落到如此光景了呢,我想是不是有以下教训值得汲取?' J. Z* O, f& b* F8 Z
1、学科扩张中的盲目, K9 Z8 b, c, |+ r9 p
交大长期以来是以土、机、电为主,自九十年代中期,学校当局意识到学校学科单一的局限,开始了扩张。到今天,交大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综合性的大学,学科数、招生人数倍增,但实际效果如何?数来数去,仍是以土、机、电、交运为强势,此外,就是建筑、材料还算可以,其他的学科依然孱弱。可以说,由原来的少而精,发展到了现在的大而弱。对比同类高校,清华、上海交大、西安交大、哈工大,咱们学校的学科数、学院数高居前列,招生人数估计在所有未经历合并的高校中早已位居榜首,并大有赶超吉大、川大这些巨无霸大学的趋势了。
) P; S P V, o9 v, p( C1 ?& S4 K, O1 w+ E) C( e
我感觉这一战略抉择的失误,正是交大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加速下滑的原因,因为整个大环境正是从那时起开始有利于大学发展的,而我们却没有好好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反而造成招生人数激增,积累至今,更难调整。例如,学校的房子问题就成了一个巨大的包袱。而又如要放弃某些学科,必然涉及很多人的切身利益,很难办理。当年以唐院的声名,学校创办专业尚且慎之又慎,从相关专业办起,因此招聘来的如曹建猷(电机)、任朗(电信)、孙竹生(机械)、胡刚复(物理)等都是一时之俊杰,即便马列学科也都是燕京大学、人民大学的毕业生。而现在,如我校这样一个声名不甚显赫的学校要办各种新专业,可以想象新进教师的良莠不齐。试想,当时交大不是盲目的扩张学科,而是集中全校精力、财力加强土木、机械、电气学科,让土木与同济比肩,电气达到电气八强的水平,机械扩展到汽车领域,那么现在的交大会是如何?此外,再花精力办好少许信息学科,大力加强数学、力学基础学科,也就是说发挥长处,加强基础,扩展相关,这才是学科扩张的正道。0 }( b$ g. m# x+ U
5 [ R h3 d0 c" A* ]8 q$ m q
2、学校官僚体系的形成
: F! f% j/ N8 z5 T8 F学科扩张之路是周前校长的一大“功绩”,当时大家就想象不出这样的路是不通的吗?我想不是的,是因为校长的主导力量太强了,因为目前的交大似乎已完全被一个官僚系统所掌握了。历史上,交大校长更换频繁,但似乎并不影响学校的大方向。这是因为当时的唐院并不为官僚体系所控制,相反,院长-总务长这一管理系统长期是处于一个辅助的地位的,真正掌握大局的是教授会议、是学生团体。但变化至今,交大似乎已是官僚体系的掌管之下,教授干出些成就就想着当系主任、当院长;而院长又比不过学校的处长;至校长、副校长更是如此,大概除了范副校长,都是从管理体系中晋升而来的。就算是范副校长,现在也算是管理体系中的人了,因为试想他做科研的时间还有几何?当年,罗忠忱教授当院长,也不曾耽误过一节课程,每份作业依然亲自批改,相比之下就知现在之交大早非当年之唐院了。其实,这不是范副校长个人的问题,而是整个体系早已如此。学校已经付着在管理体系上,管理系统不再是学校的辅助部门,而成了核心部门了。
6 g; d0 x! j( ?. l! G4 E
# p; h' ~' t& h: n3. 教学质量的下滑2 L1 ?" x% t$ z! q6 Q! t1 y6 \
正是因为行程了自上而下的管理体制,也就造成了教师对教学的轻视。重视教学,才是唐山交大立足之根本。重视教学,不是口号上的重视,亦不是凭老师的自觉,而是要靠制度、靠学校的氛围的。例如,学校宣传和表彰的,同学们知晓和交口称赞的,都是科研上做出贡献的教授,真正沉心于教学的教师只是默默无闻。解放前,“五老”“四少”都是以教学闻名并受到尊重的;解放后直至八十年代,教师逐步承担了科研的任务,但亦没有放松教学,曹建猷、孙竹生、任郎、钱冬生等教授都给本科生授课,黄安基、郭可詹、黄棠教授更是以本科教学著称全校。甚至,五十年代学校办的大专也是郭可詹教授、劳远昌教授亲自执教;甚至到了八十年代,靳蕃、钮小明等教授也都给业校授课的。可现在的交大早非如此了,似乎不少教授名义上给本科生上课,但实际都是年轻老师或助教上;更有很多教授,完全不承担教学任务。并不是说讲师、助教授课水平就比教授差,但这种现象说明了,教师对教学是不重视的。当年罗忠忱教授即使担任校长,亦亲自改作业、出卷子,现在估计自己批改作业的教授应该在交大都绝迹了吧。所以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与早已不似当年了,这不仅是以前常说的学生质量下滑,更有学校教学质量不高之故。$ t6 v) Y0 c6 u. G
3 I1 _: ` a$ ^7 [- n
教师不重视教学不全然是教师自身的原因,其实更重要的是学校的评价机制问题。现在,学校依然是时时高喊要注重教学,并且实际上也出台了不少规定,例如教授必须上课之类。但实际效果并不好,这是因为整个学校的评价体系出了问题。一位老师,即使教学水平很差,但只要科研做的好(实际上,是否真好亦不可知),就可以做上教授;如果一心扑在教学上,真正有益于学生,但在现在的体制下,也许他一辈子也做不到教授。但这样的体制其实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因为科研、文章多少还算是客观的指标;如果以“讲得好”为指标,那么可以想象,那么是否裙带关系、人情世故会更加严重?因为,现在整个评价体系是自上而下的考核式的,而不是自下而上的评价式的。
1 @9 k/ ~6 e8 y& X
7 M* w; b) H. g) x
( U8 M$ Z. |$ C6 A4. 校外的因素
& C5 K8 j2 o! T当然,学校至此也不全然是学校自己的问题,与大环境也有很大关系。例如,九十年代中期四川省选择交大而不是川大进行扶植,例如,学校离北京近一些,可以拿到更多的铁道部的项目等等。但我想很多事情还是先从内部找原因吧,幸好,我们申请到了国家实验室,希望能凭此东风有所振奋吧。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