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864
- 斋米
-
- 斋豆
-
- 回帖
- 0
- 积分
- 62579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0-3-29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台风“海燕”重创菲律宾,国际社会对菲律宾的救援和捐款力度在不断加大。菲律宾外交部11日宣布,至少已有22个国家和地区承诺向菲律宾灾区提供帮助。中国红十字会也提供了10万美元紧急人道主义援助。10万美元,对于这个数字,中外媒体和民众,说什么的都有。0 x6 v- j* a# ^8 G7 n- _; d
1 i0 ?+ q; j7 w5 j
& d; Z6 }2 B8 M$ ?5 i2 h0 ?+ V2 _* S; R3 S/ S9 c; ^
与美国航母携军舰飞机直奔灾区并且出手就是2000万美元援助相比,中国提供的10万美元显然有些“寒酸”。这次援助,日本1000万美元,澳大利亚938万美元,英国960万美元。
. C" X) T6 a8 p8 k, M 同受“海燕”灾害,中国捐多少合适?每个不同感受的人,都有一个不同的心理数字。从零,到亿。从情感因素,到技术因素。路透社中文网一篇报道标题就指出,“中国援菲出手不大方,或令国际形象蒙尘”。
9 ^( g" S, d0 h$ `, } 国外媒体如此观察中国并不奇怪。新鲜的是,作为国内官媒的《环球时报》的一篇评论,也对此事心怀忧虑。社论说,“在一个邻近国家遭遇罕见天灾的时候,中国伸出援手,这是我们作为大国应该有的道义。这同哪个邻国是友好国家,还是不太友好的国家无关”。" z) k$ M# o! @ z/ a7 Z
这种基于国家形象考量援助出手大方程度的视角,显然是以“外界感观”作为参考值的,讲的是“面子分”。而此次中红会承诺捐款10万美元,显然是情感和技术因素综合考量的结果。其中多多少少,顾及了国内民众的“情绪分”。
# y: |3 |, h7 N9 E+ b6 X 历史上,并不富裕的中国,在援助上从来都是以“穷大方”而给世人留下印象的。往精神层面说,是国际主义精神。往国家利益说,是国际地位分量。国内民众的情绪,向来不在考量的重要因素之列。2 ^" B; O1 z) u2 h* c1 r7 _' G
汶川地震之后,中国对外援助的手笔,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被国内民众所关注。其中重要的一条原因就是,民众对国内自身的生存境遇的关注,对国家悯怀救助决策的重新打量。而2011年的“马其顿校车”事件,则更是将对外援助的感情,与国内民生的情怀,摆到了如何寻找相互顾及、恰如其分的尴尬境地。
! @/ i1 ^0 k6 _5 n 撇开人质事件、领土争端等因素,按照世界经济总量、中国在亚洲甚至在国际上的地位,参照美日英澳等标准,中国此次援菲,至少得往千万美元里计。但是,按照国内人均GDP来计,拿百万出手,也是一件打肿脸充胖子的事。菲律宾政府和受灾民众的情感,与中国国内民众的情感,如何做到同时顾及,这对此次中国官方援助出手多少,确是一场考验。
2 S% y" p- [' N" A5 b+ i 中国援菲10万美元,显然是个“意思意思”的姿态。它可能错失了所谓的“展示宽宏大量的机会”,失去了一次所谓的展示“大国道义”的机会。但是,却在国内民众中得到了情感加分、政治加分。
9 p6 l/ Y+ z( W- @' Q 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其国际担当,是建立在国家担当的基础之上的。履行国际责任,国家形象固然重要,但援助金额的大小,并非衡量这个形象的唯一标准。中国的对外交往中的灾难援助,既需要寻求一个与灾难本身相匹配的国际道义,更要寻求一个与国力相匹配的民生道义、与国民观感相吻合的情感道义。所以捐菲10万美元,既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又体现了量力而行的原则。这是国际责任与国家责任共同担当的一次表现。
: Z3 P: }& O# V k 国际地位的“面子”,不应该靠一次次出手阔绰去买来,而是靠“里子”的体面带给国内国际社会的集体认同。“里子”寒酸,还要打肿脸充“土豪”,不可能换来由衷的尊重。相反,而是一种不成熟、不负责任的国家形象和国际形象。
8 A8 y/ |. _( z 中国此次援菲10万美元,已经很够意思了。况且中国,自己也是“海燕”的受害者。 q! C) _, {8 \
: ]8 ^6 _2 B: U( T
作者:刘雪松《钱江晚报》评论员,专栏作家。& N2 x4 n3 {! p
. j+ g/ V, F/ `8 Y2 ?, c# l
10万RMB就差不多了 ) B; L' j4 C, G6 J
. `# x$ V% }5 u2 [
1 g2 D' a6 F( e. B% K
==================
6 h; r% T8 p# i% e, v) h7 m据说要捐1000万物资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