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悦读】高睿:浅谈人间词话
3 ^+ \1 L$ l' h) _4 F) @) |* ?/ A5 h
! R4 M" F6 F# E( \ 5 a, z% M* D" y/ {# _- D2 y. k
( D2 U: Y8 s$ [8 u1 z3 i+ _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 5 \1 d' P m& z3 U2 w: r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 A2 k+ J+ V5 c3 x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 o0 m; U) Q {1 D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8 g7 \2 L; T8 D: Z6 ?! ^6 W+ `9 v) }8 Q
——王国维 / t8 I+ u3 [4 h6 H
王国维,字静安,晚号观堂。他出生于书香门第,然而他却不喜欢科举时文,参加科举考试“不终场面归”。作为我国近代享有国际盛誉的著名学者、国学家,王国维在文学、美学和古典学等领域的成绩极为卓越,对学术界影响之大,为近代以来所罕见。 3 c2 V$ ?. L3 _) u" }- x) O4 U% A2 K. B
《人间词话》是一本带批评性的词话著作,作者用传统的词话形式及传统的概念和思维逻辑,融进了一些新的观念和方法,其总结的理论问题又具有相当普遍的意义,这就使它在当时新旧两代的读者中产生了重大反响,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在《人间词话》中,王国维提出的治学三境界被很多学者奉为经典。 8 Z+ z3 E% o3 S% A
各个时期的中国古代文学体裁都很有代表性,如最初的诗经、楚辞,到汉魏六朝古诗,再从唐诗宋词到元曲和明清小说。中国的古颠文学史开始慢慢变化,而王国维则是更侧重于对哲学、美学的研究。在王国维的思想中,创意性的提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两种境界。其中有我之境的代表为“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而无我之境的代表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他认为在前辈的作品中多为写有我之境者,少有能够达到无我之境的人。王国维喜爱词的另一个原因则是词能够表现出流动温婉的韵味,同时也可以表现出大气磅礴的气概。
# }/ q3 b- c: R W 《人家词话》运用了中国文艺批评的传统形式,采用段章零语形式发表自己意见和看法。书本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手稿原文;第二部分是附录。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欣赏到了很多优美的词句,也学习到了很多知识。他在书中关于词的境界的讨论极为精彩,同时他也引领了一代文学批评的热潮,引导人们学会如何去审美和从怎样的角度去鉴赏一首词。让人们在词中品味生活、感悟哲理,并且获得美的熏陶。 3 q9 Z* N# |& J- G
初次接触《人间词话》时,因为文学基础不够而感到枯燥无味,在翻看一些资料后才稍微能够理解一些。虽然我们已经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中开始变得越来越浮躁,不愿意慢慢地静下心来品味千年啦积淀的经典。但是《人间词话》这本书真的带给了我很多。现在我读诗看词已经不再只是肤浅的看表面了,欣赏其中优美的句子。同时,也开始尝试去体会其中的意境。在从短短的诗词中,我们能够想象当时创作的场面,感受着作者的心理变化,从而在诗词中寻找、发现其中的别有乐趣,并且丰富自己。在秦观的《水龙吟》中“风销绛蜡,露浥红莲,花市光相射。”(绛烛即红蜡烛,红莲指当时流行的的莲花灯)。词句中描绘出上元节当夜街市灯火通明的绚丽景象。在上元节当晚,是城里人一年之中唯一一次允许女孩们步出闺门、去街道里尽情游玩的机会。于是出现了周邦彦《解花语上元》里的“衣裳淡雅。看楚女、纤腰一把”。同时我们也更能理解辛弃疾在尽元夜绚烂光华的《青玉案 元夕》那“众里寻他千百度”的那种焦急。 * T3 ?) l( ?( O( W
另外,通过这本书我也学到了一些读词的方法和一些古诗词中常用字的含义。词是一种讲究意境的东西,尽管作者个人有创作的思想感情,但千万个人读来,其实可以有千万种不同的理解,在截然不同的境遇中,同样的词可以有形色各异的解读。自古及今中国优秀的诗词作品不可胜计,但是我们所能认识到的只会是皮毛,况且脱离了那个历史朝代,许多作者曾经的哀愁与欣喜都无法准确体会,但我依然觉得对于现在的我们而言,尽可能多地去学习先贤佳作是了解古典文学的必由之路。在周邦彦的《浪淘沙慢》中,上阕的“万叶战,秋声露结,雁度沙碛。”天地间万木的萧条之感浮上画面,秋声也似乎为之滞留,一群群大雁飞度沙滩。一种萧条凄凉之感从心底油然而生。“细草和烟尚绿,遥山向晚更碧”,秋草仍然尚绿,掩盖于萧瑟的暮烟之中;余晖渐渐收敛,远山越来越碧绿。秋草掩烟,颜色愈加惨淡;青山夕照,碧色更显沉郁。这一切景色皆使悲秋之感愈加强烈。同样,在李白的《菩萨蛮》中有“平阳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之句,也一样描绘出悲秋景色。中片的“脉脉。旅情暗自消释。念珠玉、临水尤悲感,何况天涯客?”脉脉意为凝视,作者周邦彦从感受秋景的萧瑟中转入默默的沉思,承上启下。而“旅情暗自消释”则是说明旅途的悲伤只有自己能够暗自消解。在自己年轻意气风发的时候面对临水都不免感到其中的悲凉,更何况现在是两鬓苍白的天涯游子呢? 9 Y( K6 e: J# q8 g* d
对于书中经典的三境界:第一种境界这出晏殊的《蝶恋花》。原意是说,作者站在高楼眺望所见的更为萧飒的秋景,西风黄叶,山阔水长,案书何达?而在在王国维更深层次的理解为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第二种境界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引用的是北宋柳永《蝶恋花》的最后两句词句,原词是表现作者对爱的艰辛和爱的无悔。若把“伊”字理解为词人所追求的理想和毕生从事的事业,亦无不可。王国维则别具匠心,以此两句来比喻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是轻而易举,随便可得的,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第三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引用南宋辛弃疾《青玉案》词中的最后四句。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梁启超称此词“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这是借词喻事,与文学赏析已无交涉。王国维已先自表明,“吾人可以无劳纠葛”。他以此词最后的四句为“境界”之第三,即最终最高境界。这虽不是辛弃疾的原意,但也可以引出悠悠的远意,做学问、成大事业者,要达到第三境界,必须有专注的精神,反复追寻、研究,下足功夫,自然会豁然贯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就能够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2 m& P3 ? w3 v) b& W “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于一本书的理解也是完全不同的。因为阅历和文学基础不够,也只能浅谈一下自己在阅读古典文学著作《人间词话》后的感受,希望借此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了解更多的知识。
, i, B$ S3 m v4 F 8 U+ t( b( i% U( k: m
作者简介: - {& g" n" @# B: t9 ]0 ?
高睿:我来自西南交通大学峨嵋校区电气工程系,是一名地地道道的理科生。但是我又与多数人眼中的理科生不一样,我喜欢阅读和写作。在喧嚣的社会中,通过书本知识感受属于自己的宁静,得到更多的心灵感悟。“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时时刻刻提醒着我们阅读的重要性。正如鲁迅在《鲁迅全集》中说到“爱看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书。譬如学理科的,偏看看文学书,学文学的,偏看看科学书,看看别人在那里研究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样子,对于别人,别事,可以更深的了解。”做一个表面平静,内心却又一片海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