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入住天佑斋
载入天数...载入时分秒...
搜索
查看: 709|回复: 4

最廉价的娱乐项目:自拍、约炮、广场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19 20: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人说:最廉价的自我娱乐项目是什么?自拍。最廉价的两性娱乐项目是什么?约炮。最廉价的大众娱乐项目是什么?广场舞。
' ^8 g6 D$ n; u+ F+ X8 [7 ^  o7 a" L1 U* X8 t2 U5 E+ x) }1 B
  自拍、约炮和广场舞人群,融合了50后、60后、70后、80后、90后,这个人群数量过于庞大,很难尽数,我们所讨论的,其实仅仅是这个人群里的这样一撮:
; `3 W8 B; W& Q* \; l$ f7 e( ]# E5 P* \2 `. s3 O1 z3 T
  都是五行缺赞、百年喜乐由他人的人。都是看似风流实则内心恐惧的人。都是站在热闹的人群里找不到自己也找不到北的人。. ~! }5 u! s" c1 k

- T+ E5 S3 C( D6 G5 W! U  自拍:给孤独的自己寻找一个释放的出口7 }6 t; x: N, A( Q* F" @# z

1 p' |6 @! F: v+ f8 b  2014年7月,中国各大媒体报道了一则虚假新闻:美国精神病学协会将“自拍成瘾”定义为强迫症,其特点是常常想自拍并将照片上传至社交网络,以弥补现实生活中自尊心的缺失。但这一虚假新闻却让很多人立刻相信了。因为这太符合大众对自拍狂人的定义。% p6 ^- }2 c3 n4 P, |4 s7 n
2 r- B0 U# a+ O# T/ S8 z
  美图秀秀在中国有一个庞大的市场,号称拥有7.4亿用户和4.2亿移动端用户,其中将近70%的用户是女性。从原始的简单调光调色,到人像高级美容、美肤滤镜,再到后来的配图文字、直接上传到社交平台,美图随着中国自拍队伍的日益庞大而功能日益强大和复杂。3 c' S4 U3 D; E1 |

5 s1 h0 y2 A& r+ q! Y  但让摄影师刘铮意想不到的是,当他向志愿者征集自拍照时,发给他的,可不全是45度角的甜美自拍,而是充斥了同性恋、异装癖或者受虐癖。那些极度真实的自拍照带给他的,是震撼的感觉。“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是边缘的、孤独的。自拍给了我们出口。”  L# T8 T# j& Y& t) I. z

$ G9 b" u  o$ M  确实有人表示:爱晒自拍是病,因为过分关注自己,有强烈的表演欲望,才会成为自拍狂。而对大多数自拍的人来说,更普遍的心理动机是对自我过分的关注。
6 L9 {/ p% @" d7 o6 |$ h$ ^* g, c( A* W* [, b, m6 V- e
  约炮:不是风流的需要,是因为缺爱的恐惧。3 o, Z) Y! L. G6 t8 {. v& W

, l- V1 y! j$ {, s1 k  如果说社交网站上的各种自拍照是给孤独者、缺乏自信和关注者提供了平台,那么,各种社交平台则是给缺爱者提供了约炮利器。无论他们缺乏的是上半身的爱,还是下半身的爱。
' K/ {6 D( s+ m- W( o7 ]6 S( }0 _6 c
  2014年2月,网络上热热闹闹地爆出一则“约炮惨案”,一对约炮男女不小心有了孩子,却彼此在网上发帖互相讨伐。一个网名叫“红肚兜儿”的作者对此十分不屑:“约炮是把性和感情分开,分不开的别来趟这浑水,否则就是有违职业操守。”她认为善始善终,该激情时激情,该冷静时冷静,才是约炮的境界。7 q7 y, A! F- E
0 \6 ?  D) Q. I5 M: }5 W9 E; Y
  网页上充斥着各种约炮神器排行榜、约炮圣地、约炮秘笈,90后车模易夏 “人间正道是约炮”的宣言,也吸引一大片粉丝拥护,但当知乎上一个女孩怯生生问众人“有稳定的男朋友,可以因为好奇(约炮的感觉)去约炮吗?”时,她迎来的,不是一大拨探讨约炮秘笈和圣地的同好,而是“遭到了道德机枪的密集扫射”。对于约炮这件事,难道有道德的双重标准?4 I) ~; @. I/ X9 `7 _" F
3 W2 E  i- a  L
  在后面的回答里,有人不客气地把这定义为“家里有个男友还想出去打牙祭约野炮的”,有人建议“劈腿(约炮)之前分手,是美德”。+ g) j( D. a6 S9 N0 n. [* D

8 u& r- `+ `2 k3 o  这大概就是遭到道德机枪密集扫射的原因了。对于约炮这件事,不是人人都享有自由权。陈奕迅的歌里唱“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仿佛是在给有爱无爱者约炮这件事做总结。. N* l9 A  B9 _( e. B* y0 _' S

% f6 p8 m; |! ^% b5 e+ l  有人总结约炮的好处,说是具有减缓压力,减少焦虑感,提供更多社交选择性,获得更好的性体验,等等。本以为只是解决下半身问题的约炮,其实还承担着种种社会难题。2 {, ~* O: L9 N
: }4 ]# X) Z3 k5 i6 k6 I
  作家刘瑜在她的一篇文章里提到一个女人,“她的问题仅仅是如何用他人的爱来遮蔽自己的平庸。她的风流不是风流,是恐惧”。从这个女人扩展开来,她说:也许任何人的风流都从来不是风流,是恐惧。
8 e1 K" `4 x" S6 a; @7 N* t  u9 a1 h5 K2 n! H
  广场舞:对群聚活动的热爱恰恰是因为孤独和缺乏存在感。8 b" Q, t0 ], Y6 V% g- n5 k
/ x8 Q- y4 j" |
  1949年以来,人民群众对集体舞蹈活动一直热情不减。在60年代,“忠字舞”是“革命”的,别的舞蹈没有生存空间;在80年代,“迪斯科”是“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只能缩在舞厅里;在新世纪,广场舞,以及围绕着广场舞的争议,也许折射了当前这个时代的另一种群体形象——争夺着物理的公共空间和精神的公共领域的新一代公民。
; Q( x( }7 x  G6 m$ d1 P
2 G- S) Z2 P: @  是什么让这群人一辈子被集体宣泄的情绪所感染,成为一具在集体中热烈表演的木偶,并且丝毫不顾及他人的感受?我想,这恰恰是由于孤独。人类的孤立和孤独是产生集体主义的必要条件。$ x2 P: t" t' C- F7 `$ L# B) t* T

4 t2 }/ k7 ^2 n% S7 S$ K3 l5 n  当人们容身于集体情绪的亢奋之中时,个体性就像水里的糖一样消融无迹了。人们得以逃避孤独,但也牺牲了独立的人格和理性思维。在《极权主义的起源》里,阿伦特写道:集体主义“致力于一种使人在其中成为多余者的制度。只有在一个使人像毫无自发性的傀儡一样,仅能作出有所限制的反应,只有在这种世界里,极权的权力才能获得和维护。正因为人的资源如此之大,所以只有当他变成一种兽性人的种类时,他才会完全被统治。”这段描述如果移用来解读忠字舞背后的集体心理症候,也是十分精当。; z( a5 S6 {. M8 O  J% U
, S6 i  {* H3 d* s/ p! J8 U
  日本作家渡边淳一说 “年老,意味着更可以随心所欲地享受生活”,鼓励老人们开启“第二人生”。年老并不意味着生命的某种总结,也不意味着只有以整齐划一的舞蹈动作和大音量才能昭示存在感。对终于有闲、有精力还可以跳广场舞的老人来说,世界其实很大,第二人生才徐徐开启。
' F2 v( M* x8 x2 H9 Z
1 Z4 @) N9 D9 ]) |& q, r* @  本文摘编自:陈艳涛《每代人都有自己的玩法》 孙骁骥《“广场舞”背后的孤独人群》,有删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19 20:24:55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是寂寞惹的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20 09: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老人们找到一个娱乐的方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20 09: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年成都的离婚率高达3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4-8-22 11:32:5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天佑斋微信小程序

QQ|手机版|小黑屋|西南交通大学 - 天佑斋 ( 蜀ICP备20015072号 )

GMT+8, 2025-2-23 19:21 , Processed in 0.05027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