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入住天佑斋
载入天数...载入时分秒...
搜索
查看: 794|回复: 4

[分享] 网络热词“给力”登上党报头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13 12: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民日报》11月10日头版,头条新闻原题“江苏给力‘文化强省’”' m9 J7 A( ]" N5 j" S1 c8 Y: z0 Q5 T

! J) M. k9 n8 J说“给力”是当下最热最流行的一个词,应该没人提出异议了吧!且不说它在网站论坛、博客里正铺天盖地出现,按照百度搜索提供的结果,仅仅就在进入11月以来的10多天里,标题里含有“给力”一词的新闻条数竟然就已多达600多条。这股“给力热” 到11月10日这天“登峰造极”,甚至有人断言:“给力”将毫无悬念入选2010年度网络热词,因为,这一天,它登上了《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0 G, f1 p. P( Y
- s! F2 X6 ?& L! D' K5 e
“给力”流行线路图
, W5 M0 m& r" U! X$ m% `7 o$ [$ f  {! R, d0 X
最早出现:网友给动画片配音, q9 T) Y- H0 _4 Q, X3 z
& q2 X9 p6 k% p/ q; {
“给力”到底最早何时出现的。现在基本上有两派观点,一是认为这个词可能源自东北或闽南方言,有很棒、很精彩的意思,现多用来形容事物“够劲”、“使人振奋”、“感到力量”等。
5 p$ N1 e" T+ ?$ F/ i" H
$ V4 i% K1 {9 M: D另一派则认为:“给力”是网络上的“cucn201配音组合”给动画片《搞笑漫画日和》配音时的发明。在其中一集《西游记:旅程的终点》中,唐僧师徒历经磨难到达天竺,发现所谓终点只是一面写有“天竺”二字的小旗子,孙悟空便对唐僧抱怨说:“这就是天竺吗?不给力啊老湿。”悟空的这番话也成为后来“给力”一词的渊源。所谓“不给力”就是形容和自己预想的目标相差甚远。而“给力”自然就是有帮助,有作用,给面子的意思了。
, _; e0 ~. l( ^8 f1 b& U2 M! d$ _* X" q
初次流行:南非世界杯期间
& m/ ]# P0 ]' H! h- f7 k) W$ }. ]1 s$ P6 n
据了解,开始广泛使用给力一词的,是一家叫做“给力网”(又名雷人给力网)的网站,该网站主要关注古今中外、人文历史、天文地理、热门新闻、图片、视频等等各方面的“最雷最给力”的资讯。该网站很受一些男性网友的欢迎,“给力”一词开始慢慢在他们当中流传开来。
8 U" ?' g9 X: d( h  B) v
$ t; @$ S2 R0 {3 w* N而“给力”得以“比较流行”是发生在南非世界杯期间。由于恰好能很好地表达网友看球赛时的情绪,“给力”一词开始成为热门词汇,广泛流传。有人笑言,今年世界杯期间,网友们说的最多的词,不是越位,不是进了进了,而是“给力”。类似“西班牙太给力了”的感叹声不绝于耳。
. `! T9 N5 u6 Z- n2 ^" P
/ L0 J4 w8 i4 F9 Q大范围流行:今年9月
. b( ]" M1 D1 q
; u. b/ |. v$ W' W今年9月,人们忽然发现,“给力”仿佛处处都看得到、听得到。在课堂上,学生们经常说“这课上得好枯燥,不给力呀!”;在公司,职员们私下议论公司涨工资时,人们往往说“这boss真给力啊!”;在魔兽世界或者是dota游戏中,如果看到好的装备,玩家也会痛快喊出“这装备真给力啊!”当然,“给力”更多地出现在网帖的标题以及网友的回复里。
, h; W5 y3 D& Z' k( n6 ?! y& ]$ A) ^8 w+ i" F: }. ?* e- w1 r
登峰造极:上人民日报头版头条
4 `- X* B2 p& `6 k3 |; |. |6 S: _2 Y4 c
9 C' q! D+ U& T( e3 a在很多人看来,“给力”的红,到本月10日“登峰造极”。当天,一向严肃的《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的标题就用了“给力”——《江苏给力“文化强省”》,短短8个字,一下子就成为网上、办公室、课堂、街巷话题的焦点。/ n  O% |) }2 o" ~0 u4 N
$ f4 J5 B# y0 @: }8 |  d7 r
“连一贯严肃的人民日报都用‘给力’,我被镇住了!”南京市民李先生这样描述他那天拿起《人民日报》的感受。更多的网友则更乐于探讨《人民日报》用“给力”做标题的喻意。“给力啊!代表了党报对网络声音的了解和接受。”“真时髦,这是党报党刊改变文风的‘给力’之作!”这两天,类似的讨论帖已达28万多条。5 k7 [+ g: C# Z4 ?/ T
7 x; J( i9 J8 O  I0 F" ?4 o- D5 o, f% Y
幕后 连线人民日报记者赵京安7 ?) D2 B9 R8 h% o% F) u
& o* w4 L" i$ v! A8 j; Y3 r( _5 [: G
“给力”是年轻编辑改的1 ^4 U7 `. F' u/ u
5 `- s! K1 G( t  U
据《江苏给力“文化强省”》的作者——人民日报江苏分社副社长赵京安介绍,她的原稿标题是《“文化强省”看江苏》,文中并没有提及“给力”这个词。10日当天早上,看到见报的这个“给力”标题,这位资深的记者坦称自己也感到惊讶。“人民日报作为党中央的机关报,发行量240万份,是全国第一大报、全球十大报纸之一。虽然我之前就接触过‘给力’这个网络用词,但从没想过把它用在稿子里。”赵京安说,“给力”这个词若出现在《人民日报》第6版以后的专副刊版面上,可能她不会觉得惊讶,如今竟出现在要闻版,而且是头版头条,这是她怎么也没想到的。8 c1 S2 F& V2 @! K( Q6 K

! N- E7 N" J  c1 j3 S, m/ z  o赵京安告诉记者,她后来专门了解了此事。原来“给力标题”的诞生,可谓“过五关斩六将”。她的原标题《“文化强省”看江苏》顺利通过编辑流程的前两关,到了总编部时,几个年轻的编辑共同想出了《江苏给力“文化强省”》这个题目,另外还拟了其他几个标题备选,究竟用哪个更好,大家都不确定,最后,由值班老总拍板敲定最后的标题。
8 [! x1 x2 ^/ h" W" H
3 D3 J2 Y/ N4 \1 x3 T& |“我感觉这个标题改得很好,跟年轻人很匹配,因为文化产业本来就是年轻人所喜欢的。”赵京安说,从这个标题可以看出,报社很开明,报网互动的意识很强。
1 [7 _& `$ i) Q, }- _% v6 K( z9 _
  A! o/ X: ?; Y/ T相关 "编辑会不会要写检查""神马都是浮云"
) A7 }% `0 ~5 b7 a$ s* ]2 [: g
3 Q3 o* {1 `1 M) H* y- u5 S一个仅八个字的标题却引发了热议,缘于“给力”一词的网络属性与《人民日报》严谨平实的风格产生了强烈的反差。有意思的是,不少人为《人民日报》的头版编辑“担心”。比如凤凰卫视名嘴杨锦麟 (微博)就在他的微博里发问,不知道编辑检查写起来是不是也“给力”。对此,《人民日报》视点新闻版主编何炜在自己微博中幽默地回应称:“顾虑很给力,不过神马都是浮云……”6 c2 A# N: M; m/ ~$ x$ [( ^
: \. T. N& d$ I' N$ Y
延伸
  |. V7 {# y8 A8 Q, W% J
4 }7 t( s4 E, ^1 x/ P《人民日报》10日“给力”
6 j. A! b# a9 a$ j% s) s7 f/ }/ E4 s: H+ [! \  P! H
12日,有10家报纸都“给力”& M2 z/ T: Z9 e4 k

$ X0 ]$ x% c5 K* {( M+ D正如南京大学金陵学院新媒体系主任杨溟所预测的,“人民日报的给力标题”是一种信号,今后传统媒体可能会越来越多地使用网络媒体的词汇,这对传统媒体来说,也是一种“与时俱进”,给读者一种新鲜感,能很好地拉近与读者的距离,记者昨日粗略统计了一下,11月12日一天,全国至少10家媒体不约而同都给力地用了“给力”。
& h* t5 c2 k( `, z4 u' i& }
7 P' s2 J3 ?, O! ~昨日各大媒体的“给力”标题
- g1 s6 v% |1 z  f, z. \* o9 E# H0 q' Z0 p! V) S: K
央行给力 货币政策名义宽松实转紧缩 (《重庆晨报》11月12日)
+ F* g- \/ z3 m6 e* O% W8 c! R5 e2 U% `; x+ Y! F8 Z
CPI创25月新高 食品给力74% (《沈阳晚报》11月12日)
4 b/ L3 B% L* e$ n2 [/ I: Z( O( g2 U' k# h  J
抗通胀工资是否能“给力”?(《成都商报》 11月12日)3 [' }8 X1 i% m5 I* Z- Q

, L, h, t, }' u% G( f5 m8 s中石油“给力”五大措施力保甘肃油品供应 (《西部商报》11月12日)
& O& g: B8 {% b6 K9 f. p# e- T$ H0 z* i
7万个亿了!财政应“给力”民生 (《燕赵都市报》11月12日)+ {: G" x" N1 o# Z' n
, e0 u7 f3 n) O$ G. y- V
新能源公交“不给力”故障频发 引乘客不满 (《生活新报》 11月12日)
' V7 a8 l2 {3 B& T- [) P, {. ]. Q% m1 B( e
高房价给力光棍节 (《东方早报》 2010年11月12日)$ i4 i# f! A5 L, M; c

/ Q9 \5 A7 U& j( ^2 O. Y9 n+ T根除“霸王条款”,监管需“给力” (《济南时报》11月12日)
% z* x! h$ Y$ d1 k
" S- a8 i9 r/ A7 q3 }! Z为青年法官成长“给力” (《江苏法制报》 11月12日)
! B7 A6 x! V' g% q7 i) N6 b! \" p. ^! c7 H. ~; J  \8 Z! ~  i
江苏公推公选给力“阳光权力” (《南京晨报》11月12日)
4 w% s2 c! J. J# c. L% r
, ^- |, o2 _1 j0 D5 r$ ?
事实上,除了“给力”,细心的读者早就发现了,“神马”啊“浮云”啊这些最新网络热词,早就被传统媒体悄悄用掉了。对于传统媒体更多更频繁地使用到网络词汇,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博士朱强表示非常赞赏,“民间语汇补充、进入、修正主流的官方语言,是语言发展的常有现象,人们不需要莫名惊诧。”他举例说,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被尊为儒家经典,但它的《风》这部分,就是完全来自民间的土风、风谣。
8 c2 i, h& `' v/ n) ?9 R
7 y/ V) i3 p; h朱强认为,“给力”这个网络热词出现在严肃的人民日报上,透过这个标志性事件可以看到,网络已经多方位地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工作中,这些灵动、鲜活的词语,为中国传统语言带来了活力。另一方面,也让人们看到了网络的强大力量。9 k6 t( Z0 G$ _7 b! Z
# b% W2 |% C& g% x$ P: C* s
但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陈颐也委婉地提醒有些媒体“不要盲目跟风”。他指出,语言是一种交流的工具,是约定俗成的,要让人看得明白、听得懂。“给力”这个意思的词,在传统的语言词库里,其实还是有现成的、规范的词汇可以表达。“不分场合,硬是要用网络上流行的‘给力’,并不一定就是代表贴近读者。”陈颐说,就他个人感觉,如果“给力”没用好,有的标题反而会有点不伦不类,令人费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3 14:40:27 | 显示全部楼层
给力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3 15: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带劲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6 09:37:14 | 显示全部楼层
牛逼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6 11:42:29 | 显示全部楼层
果然很给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天佑斋微信小程序

QQ|手机版|小黑屋|西南交通大学 - 天佑斋 ( 蜀ICP备20015072号 )

GMT+8, 2025-4-24 00:16 , Processed in 0.04628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