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52101
- 斋米
-
- 斋豆
-
- 回帖
- 0
- 积分
- 304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6-10-7
- 最后登录
- 1970-1-1
|
( q/ [+ X+ i m( X$ T
2017年,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与阿里云联合主办的余震捕捉AI大赛,将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地震业务相结合,通过提供大地震前后多个地震站的海量监测数据,让参赛选手捕捉余震数量、发生时间等相关信息来挑战中强地震后早期余震序列捕捉这一科学难题,并获得完整的、实时的余震信息,为地震应急救援、抗震救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 k6 E* h9 p1 j! X+ @* A) L/ x3 U! G! T. H" B# _
赛题
. M$ z: E) R Q6 L* J* L中强地震发生后,往往会后续发生大大小小的余震。当周边地震台站监测到这些余震信号时,通过提取纵(P)波和横(S)波到达各地震台的时间,可以确定余震位置,为抗震救灾工作提供重要参考信息。本次竞赛的初赛阶段,就是从四川及邻区16个地震台站所记录的地震波形里,提取出汶川余震的P波和S波到达各台站的时间。竞赛目标是通过高效的算法,实现快速、准确、全面的检测早期余震。本次竞赛鼓励各专业领域的选手联合组队,尝试数字信号处理、时间序列分析、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各种算法。) i+ y9 [, J" \: u# `+ t
$ c$ y' [# T5 u U1 w# J' F4 _* X$ B数据# R. |) S' w- |- e
本次竞赛的数据为汶川地震前(before文件夹)后(after文件夹)四川及邻省16个地震台站的连续波形。每个台站的波形包括东西(BHE)、南北(BHN)、垂直(BHZ)三个分量。数据以SAC(Seismic Analysis Code)文件格式储存。
* S/ R, D8 G% b% q
; L8 E2 ~' s( N2 ]6 `+ P参赛对象
5 u* y' N' g, A) Z' n0 [大赛面向全社会开放,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互联网企业、创客团队等人员均可报名参赛,特别邀请中国地震系统员工以及高校地震相关专业的科研人员参赛,组队上限5人。; p, b4 a0 U/ r3 B1 Y i
注:大赛主办单位中涉及题目编写、数据接触的人员禁止参赛;0 P: ^: e d. @) s
$ L+ k& d( M9 R' y' k4 c报名时间 即日起至7月27日
0 s/ s5 Q* O) `9 r5 `7 N
" ~7 w, n. _. e* p, A% E大赛赛程
i9 G3 t; g! n% ]初赛:6月13日-7月27日
9 z; G! R7 ]8 E复赛:8月1日—8月24日
5 D9 s! s! Y6 U3 r% T& e决赛:9月底$ C/ @; X$ P# V6 b$ v6 Q! G
奖项设置' k& I$ W) d2 h' d1 ~$ N* N& ?' V
- 冠军:1支队伍,奖金贰拾万,颁发获奖证书
2 y' [4 x6 e: t9 ]( X/ B) d# ~ - 亚军:1支队伍,奖金拾万,颁发获奖证书. M' R4 g; k9 C
- 季军:1支队伍,奖金伍万,颁发获奖证书
4 [* K( I" e, N0 N8 k
. m; M! C2 z- V! i3 ]大赛详情和报名链:tb.am/5aojd | ) B$ D. D9 D j X9 \6 _' P
|
|